历史

真英雄大仁不仁(1/2)

    有一条小河边住着一只蝎子和一只青蛙。

    蝎子想过河,可是不会游泳,于是到青蛙面前央求道:“劳驾,青蛙先生,你能驮我过河吗?”

    青蛙回答:“我当然能。但在目前情况下,我可不敢答应你,因为你可能蜇死我。”

    蝎子反问:“可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蜇了你对我毫无好处,因为你死了我就会沉没。”

    青蛙虽然知道蝎子是多么狠毒,但又觉得它说得也有道理。青蛙想,也许蝎子这一次会收起毒刺,于是就同意了。蝎子爬到青蛙背上,它俩开始横渡小河。就在它们游到小河中央时,蝎子突然弯起尾巴,狠狠地蜇了青蛙一下。

    青蛙大喊道:“你为什么要蜇我呢?蜇我对你有什么好处呢?难道你能自己游过小河吗?”

    正在和青蛙一起下沉的蝎子说:“我知道没有好处,但我是蝎子,这是我的天性。”

    善良的青蛙牺牲了,因为它不相信天性,也不懂得如何避免蝎子的毒针。可是因为善良和无知而牺牲的,只有青蛙吗?

    世界上每个人都像蝎子一样本性难移,各有自己的动机,以及独特的思维方式和交往风格。不要为这些差异而悲哀,也不要试图消除它们,而要加以了解和利用。

    中国俗语说:慈不掌兵,仁不聚财。意思是说,过分慈悲的人不能带兵打仗,因为他会被部下所欺,过分仁义的人不能发财致富,因为他会对别人施舍过度而散去钱财,就如《三略》中说的:“无使仁者主财,为其多恩施而附于下。”(不要让仁义人的掌管钱财,因为他会对部下过分施恩赏赐。)

    人的品德过分善良纯正,是不能做大事的,很容易被人所欺。尽管传统的教育告诉我们:巧诈不如拙诚。但是更多的历史事实则说明了这句教导的苍白。

    晋惠帝被立为太子时,中书令和峤向晋武帝进谏说:“皇太子虽然仁信纯朴,但现在世道险恶,他不具备君王的素质,恐怕将来无法应付险恶的局面,继承不了陛下的基业。”晋武帝不听,后来晋惠帝果然使国家走上了毁灭的道路。

    手有五指参差,人有良莠不齐。正视别人,学会辨别人,知道对付敌人的方法,就相当于修补好我们的盔甲,等下次他们再来时,我们已经准备好了。

    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一个人胸无城府,以一片赤子心待人接物,固然可以不用思考,但却只能被看作愚不可及。社会生存环境很恶劣,一个人胸中如果没有只兵片甲,一定会在现实面前撞得头破血流。

    我们对人极为尊敬,别人却不尊敬我们,拿我们当作玩物与傻瓜,我们若是还没有一丝锋芒,忍下去傻下去,那只有落得“马善叫人骑,人善让人欺”的结局了。对付那样的人,我们不能心慈手软,不能让他放纵下去,否则,他会越来越猖狂,认为那是理所当然,一旦形成这种境况,那想再扭转就会变得极为困难了。

    有人说,我自己不会溜须拍马,也不想升官发财,不想成就什么大业,只想平平安安地过一生,要胸带甲兵干什么?本本分分地生活不是很好吗?

    这句话看似有道理,实际上大谬不然。

    生活的残酷竞争没有任何人躲过去,我们不与别人竞争,别人也会找上门来。蚊子从来不想成就什么大事业,永远躲在角落里。

    但是既然有以为小角落就比较安全的蚊子,就绝对必然有专门在小角落下网的蜘蛛。如果对方发现了我们,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怎么能不好好享受呢?

    所以,任何问题都不是消极躲避能绕得过去的,必须正视它,解决它。

    大家知道,在大自然中,很多动植物都有保护色。只有这样,它们才可以更好地生存。这是物竞天择的大自然的淘汰法所致,也是一种生存的本能。毫无疑问的,我们欣赏"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概,佩服朱自清"誓死不吃卖国粮"的勇气,那些涉及原则上的问题,寸土不让方显英雄本色。

    其二,动物尚且知道用伪装来保护自己,那么我们在某些时候通权达变一次又如何?通权达变并不是夹着尾巴做人。每个人都是有人格的。但是,在某些场合,如果我们过于老实,不会动点心眼儿,一定不会成功;就是在现实生活中,也需要我们开动脑筋,而且还要通权达变得与众不同。

    孔子去郯国时路遇程子,一见如故,两个人就在路上停车交盖谈了一整天。说话间,孔子让子路拿一束帛送给程子。子路不理会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