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后来居上还是沙砾在后(1/2)

    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曾经说,在一个等级制度中,每个员工趋向于上升到他所不能胜任的职位。

    汉武帝时,朝中有3位有名的臣子,分别叫做汲黯、公孙弘和张汤。这3个人虽然同时在汉武帝手下为臣,但他们的情况却很不一样。

    汲黯进京供职时,资历已经很深且官职也已经很高了,而当时的公孙弘和张汤两个人还只不过是个小官,职位低得很。可是由于他们为人处事恰到好处,加上政绩显著,因此,公孙弘和张汤都一步一步地被提拔起来,直到公孙弘封了侯又拜为相国,张汤也升到了御史大夫,两人官职都排在汲黯之上了。

    汲黯这个人原本就业绩不及公孙弘、张汤,可他又偏偏心胸狭窄,眼看那两位过去远在自己之下的小官都已官居高位,心里很不服气,总想要找个机会跟皇帝评评这个理。

    有一天的朝后,文武大臣们陆续退去,汉武帝慢步踱出宫,正朝着通往御花园的花径走去。汲黯赶紧趋步上前,对汉武帝说:“陛下,有句话想说给您听,不知是否感兴趣?”

    汉武帝回过身停下,说:“不知是何事,不妨说来听听。”

    汲黯说:“皇上您见过农人堆积柴草吗?他们总是把先搬来的柴草铺在底层,后搬来的反而放在上面,您不觉得那先搬来的柴草太委屈了吗?”

    汉武帝有些不解地看着汲黯说:“你说这些,是什么意思呢?”

    汲黯说:“你看,公孙弘、张汤那些小官,论资历论基础都在我之后,可现在他们却一个个后来居上,职位都比我高多了,皇上您提拔官吏不是正和那堆放柴草的农人一样吗?”

    几句话说得汉武帝很不高兴,他觉得汲黯如此简单、片面地看问题,是不通情理的。他本想贬斥汲黯,可又想到汲黯是位老臣,便只好压住火气,什么也没说,拂袖而去。此后,汉武帝对汲黯更是置之不理,他的官职也只好原地踏步了。

    后来者居上,原本是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这就要看我们从哪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了。

    汲黯认为提拔人才一定要论资排辈,反对后来居上,是不可取的。而且他提出这样一个不明智的问题,说明他确实也已经升迁到了自己所不能胜任的地步。

    彼得原理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的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惯于把晋升作为一种奖励手段,因此,往往出现这种情况: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被晋升提拔到别的岗位却不称职。彼得原理有时也被称为“向上爬”原理。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一名称职的技术工提升为经理后无法胜任;一个优秀的运动员被提升为主管体育的官员而无所作为。

    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一个结论:在一个等级制度中,每个员工趋向于上升到他所不能胜任的职位。

    就是说,有工作成绩的员工将被提升到高一级的职位;如果他们继续胜任,将进一步提升,直至到这他们所不胜任的位置。由此的推导是,每一个职位最终都将被一个不能胜任其工作的员工所占据。这种状况对于员工和组织双方都没有好处。对员工来说,由于不胜任工作,找不到工作的乐趣,无法实现自身的价值。对组织来说,一旦相当部分的人员被推到了不胜任的职位,就会造成组织人浮于事、效率低下。因此,必须建立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