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安而不可忘危(2/2)

是很多的。想当年,商鞅为秦孝公变法,使秦国无敌于天下,结果却遭到车裂而死的下场。白起率军先攻楚国,后打赵国,长平之战杀敌四十万,最后还是被迫自杀。又如吴起,为楚悼王立法,兵震天下,威服诸侯,后来却被肢解丧命。文种为越王勾践深谋远虑,使越国强盛起来,报了夫差之仇,可是最终还是被越王所杀。”

    范睢听了,不禁耸然动容。

    蔡泽稍稍停了一会儿又说:“这四个人都是在功成名就的情况下不知退隐而遭受的祸患。这就是能伸而不能曲,能进而不能退啊!倒是范蠡明白这个道理,能够超脱避世,做了被人称道的陶朱公。我听说,以水为镜,可以看清自己的面容,以他人为镜,可以知道自己的祸福。《逸书》说:‘成功之下,不可久处。’你何不在此时归还相印,让位给贤能的人,自己隐居山林,永保廉洁的名声,应侯的地位,世世代代享受荣耀呢?”

    过了几天,范睢向秦昭王推荐蔡泽自代,托病归还了相印。

    因此,树立忧患意识与危机感,深谋远虑,安而不忘危,是不打败仗的立身智能。

    唐朝末年藩镇割据,君臣互相猜忌,文臣武将人人自危。一些人因为怕引起别人的怀疑,恨不得一入深宅便与世隔绝,和谁也不相往来。

    在众大臣中,唯有汾阳王郭子仪与众不同。郭府每天大门敞开,任人出入。部下的将官们来府中拜访,如果郭夫人和女儿若正在梳汝,郭子仪就让这些将官们拿手巾、打洗脸水,象对自家人一样支使他们。

    郭子仪的儿子们也觉得父亲做的太过分了,劝他说:“您功业显赫,但不尊重自己,不管贵贱都随便进入你的卧室。古代的圣人也不会这样做。”

    郭子仪笑着说:“你们怎么知道我的用意。我有战马500匹,部属仆从上千人。如果修筑高墙,关闭门户,和朝廷内外不相往来,倘若与人结下私怨,再有嫉贤妒能之人挑唆,那我们全家的大祸也就不远了。现在我坦坦荡荡,大门洞开,即便有人想谗言诬陷,又怎么能找到借口呢?”

    郭子仪开门揖客,对一切都不存戒心的做法,果然令代宗皇帝对他深信不疑。

    铁板烧博士说――

    人生就犹如一场场盛筵。盛筵当然要享用,但多数人在大快朵颐的时候,却忘记了想一想席散了以后怎么办,即使危险已经迫近,他们也不能警觉,就像燕子把窝巢搭在门帘上,鱼儿在旱锅里游一样危险。

    而智者则既能享受生活的美味,又能不沉溺于现状中忘乎所以,他们懂得戒惧,居乐思悲,居权思失,居福思祸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