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没人比目标更高(2/2)

得愈高,也就越能减少过程中障碍和阶段性成功的干扰,使精力集中在前进的过程中。

    菲律宾总统艾斯瑞达在谈到成功的定义时,引述了一位西方的哲学大师的话:“成功就是目标”。要理解这句话对于人生成就的意义,我们可以看下面这个故事。

    这个男孩出生在一个杂技演员家里,他从小就经常跟着父母到处跑,一个剧场接着一个剧场地去演出。由于经常四处奔波,男孩的学习成绩并不出众。

    有一次,老师叫全班同学写作文,题目是“人生的理想”。

    这个男孩很兴奋,他洋洋洒洒写了十张纸,描述自己的伟大志愿,那就是想拥有一座属于自己的剧场。他仔细画了一张设计图,上面标有舞台、观众席等位置,然后在这剧场的旁边,他还要造出一栋酒店,用来接待那些著名的剧团。

    他满怀信心地把作文交给了老师。但是等作文发下来,他发现上面没有分数,只有一行字:请到我办公室来一下。

    下课后,他去找老师:“为什么给我不及格?”

    那位老师看了他一眼,告诉他:“你这不是志愿而是白日梦。你没有钱,没有家庭背景,可以说什么都没有。盖座剧场是个需要花很多钱的庞大工程;你要花钱买地买设备和请剧团。你不要好高骛远了。如果你愿意重写一个比较不离谱的志愿书,我考虑给你重新打分。”

    这男孩拿着不及格的志愿,反复考虑了好几天,然后征询父亲的意见。父亲告诉他:“儿子,这是非常重要的决定,你必须自己拿定主意。”于是,这个男孩把那份志愿书又交回到老师手里,告诉他说:“即使不及格,我也不愿放弃梦想。”

    30年过去了,那位老师听说城里来了一个著名的杂技剧团,就带学生来看。在豪华气派的剧场里看完演出,剧场经理来到他们面前,把他们领到了旁边的一家大酒店里。他见到了剧场和酒店的老板,也就是那个被他退回作文的学生。

    离开的时候,他诚恳地对那学生说:“这些年来,我对不少学生泼过冷水,可是只有你坚持了自己的梦想。”

    他的成长证明了莎士比亚的那句名言:“没有人能够达到他想达到的高度以上。”

    1953年,耶鲁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对毕业生进行了一次有关人生目标的调查。当被问及是否有清楚明确的目标以及达成的书面计划时,结果只有3%的学生作了肯定的回答。

    20年后,研究小组又对这些毕业多年的学生进行跟踪调查,结果发现,那些有达成目标书面计划的3%的学生,在人生成就和经济状况方面远高于其它97%的学生。

    铁板烧博士说,每一件事后面都有一种内心力量在支撑着。我们的过去或现在是如此,未来更是如此。如果我们不能清醒地看到目标,所发生的一切都可能事与愿违,让我们无可奈何。

    吴士宏有一句话说:我的追求,我的快乐,比百万美元要值得多!说出这句话的人,从一个普通的护士成为叱咤商界风云的女强人,本身就证明这样一个道理:成就高低取决于目标,其它任何解释都只是这句话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