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心里有块石头(2/2)

克林的电报,可以想像,人类社会的文明将会是一个什么样子?

    “心 墙”

    所谓“心墙”就是自我限定,是“从众心理”的限定和道德意识的潜在限定。

    为什么与北方人相处感到痛快淋漓?地域环境和文化积淀了一种老少爷们的坦荡和粗犷。他们敢于大碗喝酒,大块吃肉,悲则大叫,乐则大笑,坦坦荡荡,很少拘束。那西北娘们的可爱之处,就在于快人快语,表里如一。

    我们为什么推崇这种性格?这是打破“从众心理”的行为。为什么中国人那么崇尚“光明磊落”,那么鄙屑“阳奉阴违”?社会的“民众价值标准”厌恶社会的伪装,社会价值取向趋向求真。

    过去,寡妇再嫁,姑娘、小伙的偷情,被社会认为是“大逆不道”的行为。而作为当事人自己,也战战兢兢,诚惶诚恐,有一种“做贼”的心态,即“原罪感”。他们拼命地压抑自己内在的渴求,拼命扭曲自己的个性,去适应“公众的需要”。“自我限定”的心理,形成了内在压抑的根源。

    在心理压抑中,女人尤为不幸。

    以男人为中心的社会,男人们最会“编造”故事,一个“合法”而天经地义的故事:“从一而终”的故事。他们喜欢用绳索把女人五花大绑起来,不得越雷池一步,“三从四德”的道德标准,“非礼勿言”的交往礼仪等等,更使女性受到了社会“公众舆论”的双重压抑。

    一个朋友向我讲述了一个故事:一个已婚女人在夜晚与一个男性在大街的树阴下谈话,仅仅就为这个事,酿成了不该发生的家庭悲剧。

    男人为什么可以堂而皇之地与任何人交谈,而已婚女性却没有与异**往的权利?在中国的家庭中,人们喜欢说一句笑话:已婚妇女没有友谊。

    在这里,人性开始萎缩。男人的“律条”成为社会标准,而大多女性也认同这条标准,即男人的“占有**”和“支配**”的标准。

    人由猴子变来,人确实有点像猴子。

    掀掉石头

    正确的自我调节,掀掉心上的石头,是排除心理压抑的良方。

    心理医生的引导,仅仅是一种外部的引流。而要走出“密密的丛林”和“深深的峡谷”,走出盘根错节的人生之旅,还得靠自己,“上帝”在每一个女性的心中。

    首先是“争”,争回属于自己的权利。

    不要怕打击,不要怕流言蜚语。不需要别人的恩准才能说话,不需要看男人的脸色才能走路。你永远是你的。

    站在历史高度看人生,俗话说,有千年的衙门,没有千年的官。有千年的庙,没有千年的和尚。权利和金钱,往往是过眼的云烟,转瞬即逝。淡泊一点儿,洒脱一点儿,随意一点儿,自在一点儿。生活的滋味,从来不是别人恩赐的。

    我们说,生活生活,总是自己活。不要理会谗言,不要理会别人的眼色,这是女性获得坦荡心态的钥匙。

    其二,自己应该相信自己。

    连自己都不相信自己的人,怎么使别人相信?说句俏皮的话,“历史判定”总比人类行为要晚二十年。

    你可设想,在封建社会中,寡妇养了汉,会有什么结局?那是“沉塘”的处罚,那是“挖眼”的结局。

    今天的“寡妇养汉”,前些年人们还在茶余饭后谈一谈,摆一摆,也仅仅是闲聊的话题。而今天,人们既不谈,也不摆,连闲聊也不屑于这样的话题了。

    你说,历史的公正晚了多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