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一鸣”惊人(2/2)

法则所主宰的。’

    “我深切地感悟到,原来我自己的生命是冥冥之中就被注定了。回到家后,我又把那本书读了许多遍。在家休养期间,我只是吃些流食。但是,大约过了一个星期,我就感觉多少有了些精神。于是,我就告诉母亲说,我的病可能好了。母亲听后非常吃惊,说这不可能。不过,由于我一直坚持说可能已经好了,所以就让东京大学医院的大夫检查了一下。检查结束之后,那位大夫对我说:‘你的肺部哪里都没有结核呀!还是赶紧回学校去学习吧。’

    “于是我就返回了学校。教授和周围的朋友都不相信我的结核病好了,他们说你必须尽早回家。我眼看着就要被赶回去了,于是我就不断地请求再给我检查一次,就这样他们最终给我做了一次检查。检查的结果仍然让大家难以置信,结核岂止是痊愈了,而是完全消失了!其后一段时间里,我都被当成了学会及其他医学组织的研究对象了……”

    我一直都在饶有兴致地听着这个故事。不仅仅是我,当时在座的很多经理、商人等,当然还有不少医务工作者,大家都在认真地倾听,没有一个打瞌睡的。

    我想他的讲演之所以这么引人入胜,就是因为他使用了“一鸣”惊人的“包袱”、“引子”的缘故。

    电影也好,小说也罢,是绝不可能到后来才一点点地逐渐变得有意思起来的。一场有意思的电影,应该自始至终都是有意思的。而一部无聊乏味的小说却是从头至尾都索然无味的,绝不可能出现讲到一半时,话锋突转而获得叫好的情况的。

    有一次我在电影院看电影,电影开演之前播放的是即将上映的电影的预告片。前排的一对情侣一边吧唧吧唧地吃着薯片,一边大声地讲着话。我觉得非常吵,于是便想换一个位子。就在这时电影正式开演了,而那对情侣突然静了下来,也听不到吃薯片的声音了。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是这部电影开场部分就非常有意思。电影如果从一开始就能吸引观众,那么观众根本就没时间再做其他的事情了。

    这一点,无论在讲演还是报告中,或是推销时,情况都完全是一样的。最重要的就在于“刚开始时一下子就表现得很有意思”,而绝非“还是坚持听下去,到后来就逐渐变得有意思了”。如果刚开始讲得就没有一点儿吸引力的话,对方早就哈欠连天或者离席而去了。

    因此,开头这一部分是最为关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