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2章 智力教育的误区(16)(1/2)

    所谓家庭性别教育通常是指父母根据男女身心发展存在着性别差异的特点,按照一定社会对男女性别的不同行为规范要求,进行不同的抚养和教育,使孩子成长为符合社会需要的性别角色。一般说来,孩子还未出生,父母就按照社会流行的性别角色价值观,对孩子性别抱有期望。孩子降生后,就会因性别不同而给予不同的抚养方式。据有关调查表明,父母给孩子买玩具时就表现出男女有别。57%父母给女孩买娃娃之类玩具,有11%父母给男孩买这类玩具;59%父母给男孩买刀枪之类玩具,有18%父母给女孩买这类玩具。然而,笔者调查发现,目前有相当数量家长在家庭性别教育过程中存在着不少弊病。常见的有以下的三种弊病。

    1性别偏见——患此“病”的家长表现的“病症”主要有三类:一是“重男轻女”。这类家长仍然存有“三纲五常”“男尊女卑”的封建观念和“生男续香火,生女嫁人家”的传统思想。有的家长生了女孩,却把这个女孩当男孩来抚养,充当“假小子”。二是“男优女劣”。认为男孩比女孩聪明,爱动脑筋,将来能干大事,比女孩有出息。三是喜欢女孩,不怎么喜欢男孩。有一项城市的调查表明,父母对女孩喜欢程度高于男孩,超出93个百分点,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男孩性格明显偏于独立型和外向型,好动好玩,顽皮不听话,经常闯祸,难管教;女孩则大都具有顺从型和内向型性格,安分文静,顺从又听话,处事谨慎,讨人喜欢;另一原因是,女孩会体贴父母,是贴身“棉毛衫”,男孩不拘小节,是外穿“滑雪衫”,“老来囡有靠,儿子靠不牢”。

    2阴盛阳衰——此“病症”主要是指家庭教育中母亲唱主角。据报载,如今大部分家庭中管教孩子的主角通常是母亲。学校开家长会,七成以上是母亲,经常与教师保持联系的大多是母亲;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