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2章 智力教育的误区(1)(1/2)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智育一极化及对非智力因素的忽视智育一极化可以说是当前家庭教育中一个最为普遍的误区。

    许多家长认为智力发展最重要,“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于是,孩子入学前,父母以他能否按要求算对一道题或者能背诵一首诗,来判断孩子是否聪明,是否有用。孩子入学后,考试成绩就成了父母和老师判定孩子是否聪明的标准。一些家长反对孩子当干部,怕影响学习;反对孩子为同学做好事,认为没有用。只要自己孩子学习好,能考得上大学就行了。实际上,这是对人才理解的偏颇。考试分数并不能完全真实地反映一个人的水平,尤其是一个人的能力从分数中是很难看出来的。这种追求分数否认素质教育,必然造就一批“高分低能”或“低分低能”的人,这种人并非当今社会所需。

    1987年1月,75位诺贝尔奖得主聚集巴黎。有人问一位获奖者:“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主要的东西?”白发苍苍的学者沉思片刻,答道:“幼儿园”。“在幼儿园您学到了什么?”“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朋友;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事要表示道歉;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周围的大自然。”

    这位科学家的回答耐人寻味。一个人能否成才,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位科学家谈自身的成才体会,避开了早期智力开发的作用,强调品德文明的养成,确实抓住了问题的精髓,这位科学家的意思无外乎说非智力因素更重要。

    非智力因素相对于智力因素来说,就是指除了智力因素以外的,人的其他一切心理因素,如情绪、情感、意志、性格、兴趣和动机等。一个人能否成才,往往不完全和他的智力因素成正比,决定人的成就高低的最明显的原因是意志品质,成功与人的自信心、顽强、独立性、坚持性等有着密切的关系。超常儿童的共同特点是他们具有良好的坚持性、目的性和进取心。性格、意志等非智力因素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