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宜家在中国(6)(1/2)

    宜家精神的中国体现

    宜家是一个有着强大公司精神的企业,在其创始人英格瓦1976年印刷发行的著名的《一个家具商的誓约》中,他写道,“真正的宜家精神,是由我们的热忱,我们持之以恒的创新精神,我们的成本意识,我们的敬业精神,我们承担责任和乐于助人的愿望以及我们简约的行为所构成的。”在宜家进入中国之后,宜家很想把这套宜家精神应用在中国市场,特别是宜家的成本意识,在中国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宜家在中国经营提出的口号是“有价值的低价格”,目标是保持产品的价格不至太高,又不让顾客觉得是便宜货。为降低在华经营成本,宜家将三种经营模式引入中国市场。

    宜家在生产产品时有一个非常特别的做法,大多数生产厂家一般总是先设计产品,然后再决定这样的产品该卖什么价。但宜家的产品设计师却在产品设计前,心里先盘算一个价格,然后再挑选品质相当的材料,并且直接和供应商研究协调如何降低成本,这样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也不会影响产品品质。

    对产业链上的伙伴,在价格先行的导向下,宜家鼓励供应商之间竞争,并且努力在全球市场寻找劳动力更加低廉的供应商。在我国,宜家虽然迟至1998年和1999年才分别开店,但事实上,早在1973宜家就已在中国采购产品。在2004年财政年度里,宜家将把在欧洲生产的产品拿到中国来生产,而且将通过本地采购来降低成本。宜家已经将其采购中心从新加坡转移到中国,并在哈尔滨、青岛、广州、云南和上海设立了5个采购中心。

    最后,宜家还利用边际环节降低成本。作为全球最大的家具零售商,宜家从不放弃利用“废弃的边角料”。另外,在宜家购买商品,顾客可以选择付费送货,但一般是自己搬回家,不像中国的其他家具店,可以免费送货上门。家具运送到家后,顾客还要自己组装,宜家卖出的一般是散件。这也是宜家降低成本的一个重要环节。宜家将散装家具称为平板包装家具。在宜家的经营理念中,平板包装意味着降低成本。有一位宜家公司负责产品运输的经理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我们不想花钱运空气。”平板包装最大限度地利用了空间,从而降低了运输成本。再例如,宜家的邦格咖啡杯迄今为止进行三次重新设计,目的只是为了能在一个货盘上装多一些。

    据瑞典宜家公司公布的2003年财政年度经营报告显示,宜家集团2003年财政年度的全球营业额为115亿欧元,其中在中国的销售额达到7.1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4%。据宜家统计,自从1999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宜家的销售额每年都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

    杜福延表示,未来几年内,宜家将在中国进行更大规模的扩张。计划在目前已有的北京和上海两家家居店的基础上,再在东南省份开设新店,新店最有可能落户广东。同时,宜家今年还要在北京新开一家分店,在上海浦东开发区再开设一家新店,到2010年,宜家准备在中国开设10家新店。而宜家在华的经营策略将是进一步亲近平民,回归本色,进行全球采购,将成本压至底线,扩大商品的市场需求。

    著名家居连锁店英国百安居已经进入北京市场,而中国本土化的家居建材商也正在迅速壮大。面对未来实力强劲的竞争对手,杜福延很有信心地表示,“宜家将使出浑身解数将成本压至底线”。

    春节的一次“搜捕”行动

    几个月前,听一位记者朋友谈到,说现在京城的消费者经常抱怨春节期间因为大部分建材家居市场都放假歇业,导致选择家居、建材的余地不大。趁此,那位记者朋友也在去年春节对北京的一些建材、家居市场进行了一整天的调查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