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九节 决断思维(2)(2/2)

意见。

    后来曹操迎汉献帝到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众多州县都归附,此时袁绍才后悔不已。

    曹操征刘备时,田丰提出此时起兵袭击许昌,正是千载良机。袁绍竟然以有位幼子有病而不出征。田丰以杖击地,叹气说:

    “得此难遇的良机,竟然以婴儿有病而推掉,还有比这事更让人可惜的吗?”

    最后袁绍为曹操所灭。

    袁绍为何错失良机?并最后被曹操打败呢?关键就是他面对机会优柔寡断,不敢下决心。

    做决断是一种艰难的事,因为许多决断,都与三点有关:

    (1)信息的不完整性。即并不是所有有效信息你都掌握;

    (2)理由的不充分性。所谓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决断意味着多方面的比较及利弊权衡,但是往往种种比较未必是看得准的,困难之处都在于这项决定的价值只能由未来去验证。

    (3)牵涉到感情因素。不仅患得患失在决断上面体现得最为明显,而且平时的个人好恶等多方面情绪因素也会在此得到最充分的体现。

    正因为这样,不少人总是躲避着决策或拖延着不去作决定。其结果,往往不是导致良好机会的丢失,就是把一般的小问题演变成一场大危机。

    袁绍就是这样一个缺乏决断力的人。他的失败,就是来源于缺乏足够的决断。

    与袁绍有同样客观优势但同样为曹操所灭的人还有荆州的刘表。《三国志》作者陈寿评论袁绍与刘表两人的共同缺点是:

    “外宽内忌,好谋无决,有才而不能用,闻善而不能从。”

    **对袁绍的评价也类似:“多端寡要,多谋难断,见事迟,得计迟。”

    由此可见,有谋是绝对不够的,还必须有一种断的决心与智慧。

    三、何妨慢半步

    我们上面说:看准了就要立即去做,那看不准的时候怎么做决断呢?那我告诉你,看不准的时候何妨慢半步!

    美国出现过淘金热,也出现过原油热,石油才出来的时候,大家又一窝蜂地去开采石油。那时,石油大王洛克菲勒也跑去观察,但是他看不清原油市场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