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七章 两个技能混天下(2)(2/2)


    那魔不知是个见识,只道是句老实言语,就将根本从头说出道:“我这葫芦是混沌初分,天开地辟,有一位太上老祖,解化女娲之名,炼石补天,普救阎浮世界。补到乾宫触地,见一座昆仑山脚下,有一缕仙藤,上结着这个紫金红葫芦,却便是老君留下到如今者。”

    大圣闻言,就绰了他口气道:“我的葫芦,也是那里来的。自清浊初开,天不满西北,地不满东南,太上道祖解化女娲,补完天缺,行至昆仑山下,有根仙藤,藤结有两个葫芦。我得一个是雄的,你那个却是雌的。”

    那怪险些要吐,道:“怎么宝贝还有公母之分?”

    大圣道:“那是自然,母的来了公的就不灵了!”

    那怪可不管这些,纵身跳将起去,到空中执着葫芦,叫一声“行者孙。”

    大圣听得,却就不歇气连应了**声,只是不能装去。

    那魔坠将下来,跌脚捶胸道:“天那!只说世情不改变哩!这样个宝贝也怕老公,雌见了雄,就不敢装了!”

    孙悟空笑道:“你且收起,轮到老孙该叫你哩。”急纵筋斗,跳起去,将葫芦底儿朝天,口儿朝地,照定妖魔,叫声“银角大王 ”。

    那怪不敢闭口,只得应了一声,倏地装在里面,被孙悟空贴上“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奉敕”的帖子,暗喜道:“我的儿,你今日也来试试新了!”

    中国人为什么觉得葫芦能成为一种宝贝,很值得推敲。据说,古时人是把葫芦一分为二,或用来装水,或用来盛汤。如果不一分为二,那这个葫芦就可以装酒。方便且能保住酒的味道,所以是民间最亲徕的一种工具。两个妖怪的金葫芦能装天下万物也正是人们的一个理想。但理想并不是装进天下万物,而是希望天下万物都在一葫芦里。

    葫芦还是道家神仙的必备之物,铁拐李如果不是背着个葫芦四处乱走,根本就不会引起人们注意,也根本不会被人们看成是神仙。所以,葫芦还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孙悟空用葫芦收服了两个妖怪,而不是用自己的棒子收服的妖怪就能说明,在许多时候,孙悟空捉妖都是用以彼之道还之彼身的方法,他的所谓绝技只是间接地用在适当的地方而获得成功而已。

    现代企业老板要求的员工并非如此。“借力打力”是一种高深的谋略,而好员工是不需要高深谋略的,如果每个员工都像孙悟空那样骗来骗去,企业的寿命好像应该就到头了。

    孙悟空当时通扫净诸邪,回至洞里,与唐僧报喜道:“山已净,妖已无矣,请师父上马走路。”

    唐僧喜不自胜。师徒们吃了早斋,收拾了行李马匹,奔西找路。正行处,猛见路旁闪出一个瞽者,走上前扯住唐僧马,道:“和尚那里去?还我宝贝来!”

    八戒大惊道:“罢了!这是老妖来讨宝贝了!”

    孙悟空仔细观看,原来是太上李老君,慌得近前施礼道:“老官儿,那里去?”

    那老祖急升玉局宝座,九霄空里伫立,叫:“孙行者,还我宝贝。”

    大圣起到空中道:“什么宝贝?”

    老君道:“葫芦是我盛丹的,净瓶是我盛水的,宝剑是我炼魔的,扇子是我扇火的,绳子是我一根勒袍的带。那两个怪,一个是我看金炉的童子,一个是我看银炉的童子。只因他偷了我的宝贝,走下界来,正无觅处,却是你今拿住,得了功绩。”

    孙悟空道:“你这老官儿,着实无礼,纵放家属为邪,该问个钤束不严的罪名。”

    老君道:“不干我事,不可错怪了人。此乃海上菩萨问我借了三次,送他在此托化妖魔,看你师徒可有真心往西去也。”

    大圣闻言,心中作念道:“这菩萨也老大惫懒!当时解脱老孙,教保唐僧西去取经。我说路途艰涩难行,他曾许我到急难处亲来相救。如今反使精邪摹害,语言不的,该他一世无夫!若不是老官儿亲来,我决不与他。既是你这等说,拿去罢。”

    那老君收得五件宝贝,揭开葫芦与净瓶盖口,倒出两股仙气,用手一指,仍化为金、银二童子,相随左右飞上天去,师徒四人继续往前赶路。

    有时候看到此处,不仅为孙悟空叫屈,千辛万苦得到了宝贝,却又被老君收回?!如果这些宝贝在孙悟空手里,那在以后的路上遇到妖怪岂不是顺手擒来?

    可又一想,孙悟空经常使用的定身法,为什么不在危难时候朝妖怪大喊一声:“定”呢?或者用隐身法隐住唐僧,将唐僧一直隐身到雷音寺?

    但是,孙悟空为什么不用呢?

    这是个很值得探讨一番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