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己所不欲,毋施于人(2/2)

望者的退让,可谓用心良苦。

    但能如此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并采取相应行动,正体现了他的仁慈之心。就此而言,我们可以说,这则寓言首先弘扬的就是“己所不欲,毋施于人”的道德精神。

    那么,在生活中,如何做到“己所不欲,毋施于人”呢?

    (1)爱是无技巧的技巧。卡耐基在他的《交际成功奥秘》一书中写道:“不管是屠夫,或是面包师乃至宝座上的皇帝,统统都喜欢别人对我们表示好意。拿德国皇帝来说,当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他成了万恶不赦的罪人。在愤怒的人民中,却有个寡妇的小孩子写了一封非常单纯的信给他。这个小孩说,不管别人怎么样想,他会爱戴他的皇上。德皇深受感动,邀请这个孩子去做客。小孩去了,她母亲也同行,德皇与孩子的母亲竟然成婚。”俗话说:爱人者,人恒爱之。一个爱人的人,必能得到他人的爱。广施爱心,必能广得爱的回报,人际交往就会非常成功。法国画家夏尔丹说:“人类在探索太空,征服自然后,终将会发现自己还有一股更大的力量,那就是爱的力量,当这天来临时,人类文明将迈向一个新纪元。

    ”爱,是无技巧的技巧,是开发交际能的根本技巧,其他的技巧都派生于“爱”这一根本技巧。

    (2)人情是一张支票。每一个人的成功,都是以帮助他人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养成乐助人、广助人的习惯,会给自己带来更多的机进和发展的空间。偶然中帮助一个人,有时候很可能会给你带来难以想象的回报。美国有一本很畅销的小说《教父》,其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殡仪馆老板的女儿受到流氓欺侮和殴打,法庭的判决对流氓毫发无损。在求助无门的情况下,殡仪馆老板硬着头皮去请求黑社会老大“考利昂老头”的帮助。考利昂毫不犹豫地出面替他们出了气,而不求回报。在日后的紧要关头,殡仪馆老板帮了他的大忙。可见,助人,就是助己。人情是一张支票,储蓄越多,收获越大。要充分开发交际技能,就必须做到乐于助人。

    (3)对别人抱以亲切、友善的态度。态度,是人对某事物的心理倾向,它是内心世界的核心。没有内在态度的改变,外在的改变是不可能发生的。就算外在可以改变,改变得也不会理想。改变他人态度的奥秘,就在于首先改变自己的态度。

    态度是互动的。《塔木德》上说:“你如何待人,人如何待你。”人们总是根据对方的态度来采取相应的态度。你对别人抱以亲切、友善的态度,那么对方就会回敬你同样亲切、友善的态度。态度的体现不过是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话……然而,它却有着极大的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