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能多赚钱的时候就不必客气??(2/2)

到萨拉热窝等地的干线,期间还需要建

    设许多支线,全长计2500多公里。铁路所经过的地方,大多崎岖不平,山峦重叠。据估计

    ,在较平坦的地区每公里的造价为4万美元,而在山区,每公里的造价高达5万美元。

    土耳其政府原先建造这条铁路的特许权授予了一家比利时公司,但该公司承担不了,才一年

    就破产了。到第二次招标时,赫希提出了一个周密的计划,并借助他曾帮助土耳其人建立几

    家重要银行这层关系,一举中标。

    赫希同土耳其政府签下协议,土耳其政府同意在99年的租借期内,由国家借贷,每年支付

    每公里铁路2800美元租金,加上铁路经营者每年为每公里铁路支付1600美元,合计每年可

    以收回投资11%。同时,赫希还获得了铁路沿线开采矿藏森林资源的权利。铁路一经投入营

    运,超出这每公里4400元租金的收益将由经营者、政府和赫希三家分成:经营者得50%,政

    府得30%,赫希得20%。不过,赫希在铁路建成之前,就已经开始“收回投资”了。

    赫希说服土耳其政府为建造铁路发行债券,支付期为99年,每年偿还本金的3%。债券由赫

    希经营,共发行了200万张面值为80美元的债券。赫希以20美元和30美元的价格买下,

    转手以30美元的价格抛售给公众,大大地赚了一笔。

    铁路建设工程基本上如期展开,两年中建成了500公里干线,其中400公里投入了营运,另

    外还有600公里已动工兴建。

    就在此时,由于铁路伸入了俄国的势力范围,遭到俄国政府的强烈反对。

    结果,土耳其政府将铁路长度缩短到了1200公里。这一变更对赫希来说正是求之不得。它

    帮赫希卸下了整条铁路线中耗资最大、风险最大的部分,而原来土耳其在同赫希的协议中之

    所以给予他如此优厚的条件,本来是把这段铁路看作一揽子交易的一部分。现在最难最费的

    部分去掉了,而优厚的条件依然照旧,不是明摆着让赫希发财吗?

    正因为这个道理,有不少观察家认为,这一变更,包括俄国政府的反对,首先是赫希挑唆出

    来的;而且,土耳其政府之所以会同意缩短铁路,可能也有赫希的暗中使力。有证据表明,

    这一变更做出后,土耳其主管铁路的大臣便因为获得200万美元而一夜暴富。

    维也纳到君士坦丁堡的铁路最终于1888年建成。同年,经过无数次的讨价还价,土耳其政

    府向赫希买下了这条铁路。

    据估计,赫希在整个东方铁路的建设中,共获利3200万到3400万美元。不过,其中可能有

    一半用于行贿各方面的官员。

    事后,一个土耳其历史学家把赫希参加这条铁路建设描绘为一个“狡诈、胁迫、掠夺、欺骗

    ”的故事,但同时,他也承认,要是没有赫希,这条铁路可能根本无法建成。

    其实,不管俄国的反对是否赫希挑唆出来的,作为一个冒险家,他应该敏感地意识到,在当

    时世界政治格局下,一条铁路伸入另一大国的势力范围,会引起什么样的反应。完全有可能

    ,正是这种一时无法克服的麻烦被他当作了“雅各的树枝”,藏进了铁路建设的协议书里。

    以犹太人动态思考的习惯、以犹太商人谙熟政治——经济因素的相互转化的敏感,将大国间

    的政治抗衡引入合同书中成为一个“定时炸弹”,是一件十分自然的事。

    (5)设法拖延付给别人的贷款。

    犹太商人在收取别人的租金和贷款时,提得越早越好;而在付给别人的贷款时,则想方

    设法给以拖延。不过以犹太人的重信守约习惯,他们在具体做法上还是有分寸的,可以说,

    有时还做到了不落把柄的地步。

    由初到伦敦时一文不名的穷小子而成为日后南非首富之一的犹太钻石商巴奈·巴纳特,最初

    是带着40箱雪茄烟作为创始资本来到南非的。他把这些雪茄押给探矿者,获得了一些钻石

    。从这开始,短短几年时间里,巴奈特成了一个富有的钻石商人和从事矿藏资源买卖的经纪

    人。

    巴纳特的赢利呈周期性变化,每星期六是他获利最多的日子,因为这一天银行较早停止营业

    ,巴纳特可以尽他自己的高兴用支票购买钻石,然后在星期一银行重新开门之前将钻石售出

    ,以所得款项支付货款。

    这种办法说穿了,差不多等于开空头支票。巴纳特借银行停止营业的一天多时间,“暂缓付

    款”且又不会让自己的空头支票给打回来,只要他有能力在每个星期一早上给自己的账号上

    存入足够兑付他星期六所开出的所有支票,那他就永远没有开“空头支票”。所以,巴纳特

    的这种拖延付款,纯粹利用了市场运行的时间表,在没有侵犯任何人的合法权利的前提下,

    调动了远比他实际拥有的资金多的资金。

    巴纳特对时间的精打细算如此别出心裁,甚至让其他犹太人也感到惊奇,当时南非的犹太商

    人大多对巴纳特的做法不甚赞同。不过平心而论,只要巴纳特没有让卖主在星期一上午收不

    回款,谁也不能对他说什么,而只能服膺于这个犹太商人的“精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