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14章 常胜不败的智谋(9)(1/2)

    把这个道理再往前推一步,似乎可以说,只要目的正确,为了达到目的,可以采用一切手段。这当中包含着强烈的实用主义色彩:从现实出发,面对现实选择手段。因为,现实常常是难以超越的;幻想代替不了现实。

    春秋时期,周王姬林继位,年轻气盛,不管三七二十一解除了郑国国君姬寤生在中央政府的职务。这对姬寤生的声望是一个打击,他立即向国王报复,派遣军队进入王城洛阳附近,把边界麦田里的小麦刈割而去。稻米熟时,再把稻米刈割而去。姬林除了七窍生烟外,毫无办法。

    不久,郑国跟宋国开战,不分胜负。郑国国君姬寤生打算利用国王的剩余价值帮助自己,这才到洛阳朝觐。

    姬林挖苦地问他:“郑国粮食收成如何?”姬寤生说:“托大王洪福,五谷丰登。”姬林做出如释重负的模样说:“那就好了,王城的粮食,我可以留下自己吃了。”

    然后送给姬寤生十车小米,以此来羞辱他说:“请你收下,郑国如果有荒年时,请不要再抢。”

    但是姬寤生是一个脸皮坚厚而且有谋略的大人物,能够化羞辱为荣耀。他发了一阵脾气后,立刻冷静下来,用绸缎把十车黍米密密包住,招摇过市宣传说:“宋国久不朝贡,国王赐下十车绸缎,命我们讨伐宋国。”

    结果鲁齐两国不明真相,信以为真,都派出军队,会同郑国作战,把宋军统帅孔父嘉杀得大败而逃。

    “诈”,可以使对手防不胜防,造成种种假像,使对手迷惑昏乱,从而乱中取胜。“诈”的手段也可以多种多样,可以虚虚实实真真假假,全看你怎么在具体情景中加以运用了。基本的原则应是灵活机动,随机应变,智谋便在手段的运用中显现出来。

    在面临和处理各种难题时,必须做清醒的现实主义者,而不要做愚蠢的理想家或伪善的道德家。

    曹操的主薄杨修,谋划立曹植为魏太子。曹丕很忧虑,于是用车载废竹篓,将吴质藏在其中,与吴质来商议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