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14章 常胜不败的智谋(7)(1/2)

    离间对手收渔利

    鹬蚌相争,渔人得利,实际上就是说的不付出一点代价,轻轻松松地坐收渔人之利,这样的好事,谁都不愿放过。

    坐收渔利大致有两种情形:一种是静观其变,做黄雀、渔翁一样的第三者,隔得远远地坐山观虎斗,以看戏一般的鉴赏眼光来欣赏对手因内乱而自相残杀,杀得两败俱伤,等戏演得差不多了,便顺手牵羊似地将厮杀双方收入囊中,然后高唱凯歌得胜回营。

    别一种是主动出击,潜入对手内部去挑动自相残杀,或者制造矛盾,各个击破,然后得利。渔翁之利是诱人的:不付出或少付出而获得大好处!何乐而不为呢?

    秦昭襄王对范睢说:“天下的英雄豪杰,现在都鼓吹合纵,聚集在赵国,谋划攻打秦国,我们该怎么办。”

    范睢说:“大王不必忧愁,让我来破解他们的谋划。秦国与天下的豪杰并没有什么仇恨,他们谋划来攻打秦国,不过是为了求得一已的富贵。就象一群狗在一处,卧的卧,立的立,走的走,停的停,不会互相争斗,如果投一块骨头过去,每只狗就起来抢夺,并且互相撕咬,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有了那块骨头,互相就会起争夺之意。”

    秦王于是派范睢带了五千金,在武安大摆宴会,送给一些主张合纵的豪杰,结果黄金用了还不到三千斤,他们就互相攻讦争斗起来,攻打秦国的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所谓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实际是说内部纷争倾轧,为他人坐收渔利提供了条件和前提。反过来说,在对手内部制造内江,挑起矛盾,把水搅浑,便为坐收渔利创造了条件和前提。在中国历史上,利用和制造矛盾坐收渔利的案例,可以说是俯拾皆是。

    西汉时,爱盎为人慷慨识大体。宦员赵谈因为得到君主的宠幸,常欲加害于爰盎。爰盎为此很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