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13章 折节樽俎的智谋(19)(1/2)

    荀息说:“宫之奇的为人是:内里聪明而性格懦弱,而且年岁只比晋君稍稍大一点,内心聪明而含而不露的人,言语一定简略;性格懦弱一定不会坚持己见;仅比国君大一点,国君一定轻视他。况且喜好的玩物摆在眼前,而祸患在他国之后,只有具有中等智慧以上的人,才能考虑得如此远。我估计虞国的国君智力在中等以下。”

    晋国的使者到了虞国,宫之奇果然向晋君进谏说:“俗话说唇亡齿寒,虞国和虢国是互相依赖,互为屏障的。晋国今天可以从我们这里借道攻虢国,那么明天就可以从虢借道攻打我们,如果虢灭亡了,我们也就跟着灭亡了。”

    虞君不听这意见,坚持把道路借给晋国。晋国灭掉虢后,果然反过来攻打虞国。虞君这个胡涂虫只落得抱着璧玉,牵着骏马向晋国投降。

    荀息是一位能够因事见性的明眼人,与他相比,不要说虞君,连宫之奇就逊色多了。他们的一举一动都不出荀息的预料,怎么能不失败呢?

    魏相公叔座病危时对梁惠王说:“公孙鞅年轻且有奇才,希望能起用他,如果您不采纳这意见,就请干掉他,千万不能让他出境到别国去。”

    惠王答应了。接着公叔又召来公孙鞅说:“我做事要先君后臣,因此先为君主谋虑,然后,再告诉你如何做:现在你要尽快逃跑。”

    公孙鞅回答:“国君不因你的推荐任用我,又怎能因你的话杀了我呢?”公孙鞅终于没有离开,也没有被害,因为他知道惠王不是一个从谏如流和果断的人,因此也判断他绝不会听从别人意见来杀他。

    隋朝末年战事兴起,魏先生隐居于梁宋之间,杨玄战事失败,他的军师李密只身逃到了雁门一带。

    李密改名换姓,脱去戎装,装成教师,与魏先生认识并常来往。一次魏先生同他半开玩笑说:“我观察先生面色沮丧,目光涣散,心神不定,说话支吾,现在朝廷正抓蒲山叛乱分子,难道您是该党的要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