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12章 韬光养晦的智谋(3)(1/2)

    韬光养晦的智谋有几种:委婉和顺,但不因循,称作委蛇;隐藏起来不显露,称作谬数;欺骗敌人,使自己不受损失,称作权奇。若不婉顺,那么事情就受阻;若不隐藏,就有危险出现;若不欺骗,就可能被敌人消灭。

    宋朝北宋丁谓任宰相时期,把持朝政,不许同僚在退朝后,单独留下来向皇上奏事。只有王曾非常乖顺,从没有违背他的意图。

    一天王曾对丁谓说:“我没有儿子,老来感觉弧苦。想要把亲弟的一个儿子过继来为我传宗接代,我想当面乞求皇上的恩泽,又不敢在退朝后留下来向皇上启奏。”

    丁谓说:“就按照你说的那样去办吧!”

    王曾趁机单独拜见皇上,迅速提交了一卷文书,同时揭发了丁谓的行为。丁谓刚起身走开几步就非常后悔,便是已经晚了。没过几天,宋仁宗上朝,丁谓就被贬到崖州去了。

    王曾能顺服丁谓的苛求,而终于实现揭发丁谓的目的,不能不依赖韬光养晦之功。

    《阴符经》说:“性有巧拙,可以伏藏。”它告诉我们,善于伏藏是事业成功和克敌致胜的关键。一个不懂得伏藏的人,即使能力再强,智商再高也难战胜敌人。

    一位老总在总结自己成功的经验时说:“五年打基础,五年打天下,用它十年或二十年,终有一天,在哪里积累就在哪里成功。”这里的积累,可以说就是一种伏藏。

    伏藏的内容又可分为两层:一是藏拙。这是一般意义上的伏藏,也是最常用的。藏住自己的弱点,不给对方乘虚而入的机会,露出自己的长处,给对方以有力的威慑。而另一种,也是更为高杆的即“藏巧”。一个人过于显露出自己高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