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五章 日本如何继续发展(5)(2/2)

 000平方米(10 760平方英尺)的商店需要经过县级政府的实际批准,以保证对当地店主的影响最小化。大型零售商平均需签署150份文件,才能获得销售诸如肉、豆腐、电器、干洗服务等日用项目的许可。

    日本的建筑业是另一个市场高度支离破碎、低效、缺乏竞争性国内产业的例子,该产业以其招标操纵、产业和政府官员之间的行贿受贿、排斥国外竞争的强力保护而著称。由于公共工程支出是该产业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部的政客和官僚们通过签发公共工程协议而行使巨大的权力。通常,公共工程项目开始招标时,建筑部就已预先确定少数几家公司参与投标。特定投标者聚在一起商量该谁“赢得”这份竞争性投标,然后分别设定自己的标底以确保足够的利润空间,这已成为约定俗成的惯例,也称为谈合。

    两个日本产生背后的基本原理以及对竞争缺乏的容忍性看上去很合理:低效率的日本提供稳定、就业、自给自足以及小家庭商业的隐性退休机制,而高效率的日本将带动经济的其他方面。举例来说,1999年建筑业雇用了680万人(大约是全部劳动力10%)并为缺乏其他工业的农村提供就业机会。低效率日本的成本则通过所有物品的高价格而由日本消费者承担。实际上,正如第一章的数据所表明的那样,这对日本国民的生活成本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极其深远。

    然而,政策制定者还是没有能够预见到这种方法的两个毁灭性后果。首先,国内产业会影响出口产业。低效率的日本不仅使得生活成本提高,而且还使得经营成本上升,因此,削弱了日本出口产业的竞争力。以建筑成本为例,据估计,日本的建筑成本起码比美国高出1/3。

    低生产力的国内部门带来的第二个恶果更加难以察觉,但是从长期来看,这一后果可能更加重要。此恶果即:低效率的日本妨碍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兴产业的形成。日本国内部门的生产力极为低下,结构与世界上其他国家不同,因此,通过它们进行销售(例如袋装消费品和食品的制造商)或向它们销售商品的日本企业必须调整其经营惯例以满足市场需求,而这些调整后的惯例在国际市场上是行不通的。由于日本的环境如此特殊,这些企业实际上不可能具有国际竞争力。这样的后果使得日本几乎完全没有新兴的出口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