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为事业而不是为工作奔波(2/2)



    塑造自己的核心价值

    如果连续三个月你都觉得工作异常轻松,自己不用干什么薪水还不错,你就危险了。可能是公司业务转型了,而你所在的这个部门就是马上要被砍掉的部分。如果连续三个月你都怀着公司欠了你似的抵触情绪,你也危险了。所谓经过了苦难就比较知道轻重这种说法有时候也很难说。一位前网络公司员工因为网站倒闭,失业了一年,境况差不多惨到弹尽粮绝、山穷水尽的地步。你知道那个时候所有的公司都拒绝招收从网站来的人。后来找到一份新工作以后,拿了三个月比较稳定的工资,就“放肆”起来,敢于在座位上大声嚷嚷“大不了不干了”。只是因为一点小事,而半个办公区都能听见其叫嚷。

    每个人都必须塑造自己的核心价值,也就是不可替代性。例如公司总是小心翼翼地防止客户经理们跳槽,因为他们手里掌握着最重要的客户资源。很多贸易公司的高级客户经理通常能够自己出来开公司单干,抓住了客户就等于抓住了生意。

    对自己基本的要求就是要让自己成为一个“标准型”人才。所有人都理解律师、医生是做什么的。你是本行业最出色的局域网管理员、插图作者、写手、标语创意者、跑汽车领域的记者,也会供不应求。一句话,要能清晰地描述你有什么用。如果你是会计师,也会很容易地在报税季节为许多小公司干两天兼职,得到丰厚的报酬。除了“专业人士”,即使大多数公司的通用岗位现在也有标准要求。例如成为一个有渠道统筹经验的销售经理、项目经理、媒体关系公关、政府关系公关等等,这样会很容易在各个公司找到工作。所有公司都想找拿来就能用的人,对“通才型”也可以说什么都不特别突出的人不感兴趣,除非你到了CEO的级别。

    有的人很会为自己设置职业发展的轨迹。做过法语翻译、在两家高档消费品公司做过专卖店管理、公共关系,那么一家新进入市场的法国高档消费品公司看见这样的简历会觉得非常这个人合适做总监——语言交流没有障碍,又有合适的经验。而一位在图书出版公司工作了五年,熟悉整套策划、出版、推广过程的编辑可以去一家新的出版公司做总经理。就算因为什么原因离开了公司,自己有“吃饭的本事”的话也可以单干。摆水果摊的小贩、经营小面馆的夫妻档真切地了解一个行业赚钱的全部过程,做其他行业也一样。

    尽早完成转换

    不断追求新鲜的频繁跳槽者,以及在一个行业积累了相当经验的人,到了35岁,应该有一个事业目标设定了。要开始为事业,而不是为工作而奔波。

    让我们来看看我们都在抱怨什么,要做怎样的转变。

    很多人认为上司和同事面目可憎。可想而知,在这样恶劣的人际氛围中,心情有多么压抑。但是请想一想,真的是你遇到了一群世界上最讨厌的人吗,还是因为什么事情造成了现在的关系。如果你从上小学开始就觉得自己总是倒霉地遇到一群最讨厌的人,那肯定是你自己有点问题。最普遍的情况是你只是强烈地憎恨公司里的某一个人,或者是脾气乖戾的上司,或者是那个总跟你竞争的同事。事实上,努力工作的新人最后通常成为乖戾上司在公司里最喜欢的人,如果你的上司脾气真的很坏,别人也会这样认为。而竞争者到哪里都存在,他对你的看法通常也一样。

    如果现在的工作已经连续三个月让你情绪不振,而且你真的明白是工作本身不适合你。那么就应该想办法换工作。方法可以迂回一点,例如先利用业余时间去进修新工作需要的教育背景、找到新工作以后再辞职等,但决心不要变。

    有自己的事业的人,一个典型的表现就是:充满了自信心。了解自己在做什么、熟悉行业的情况并且知道自己能做这个。只是为工作奔波的人总是担忧失业、“35岁以后怎么办”以及感觉前路茫茫。

    王国维先生说人生有三个境界:第一个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阶段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最后才达到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少年时候总是“为赋新词强说愁”,也为还没有找到方向而迷茫;稍后找到了方向,努力的过程虽然艰苦却不后悔;最后才能到达一个比较自在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