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拿到驾照(2/2)

的路程比以前一个星期走的还要多,办的事情也多。去附近的城市,也可以很方便的当天来回了。个人生活开始有了更大的活动半径。

    因为汽车的普及,美国人拥有典型的汽车文化,被称为“轮子上的民族”。汽车好像移动的房子。使人想去哪里就去哪里,以及随之而来的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他们并不惧怕搬迁,不断地换房子、换工作,不断追求更好的生活甚至只是追求刺激。这种永远“在路上”的心态使他们更有创造力和激情。

    有一位北京的女子也在开着她的车,在全国的公路上行进,想写一本中国的驾车自助行的指南书。现在中国自己开车远游的人越来越多了。旅行的时候,我的一位同事一家宁愿自己开车10个小时从北京去青岛,也不愿意坐火车或飞机。因为他们带着才一岁的小孩出门,后备箱里甚至放着给孩子蒸蛋羹的锅,出门5天当中天天都给孩子换衣服。如果没有车的话,可能就不出门了。很多人买车的时候,就是买的旅行款的车,标榜着自己一颗热爱自由和变化的心。

    危险,小心

    越来越多的人开车的同时也随之带来很多问题。

    所谓的“开车气”是世界范围内的一个有趣的现象。很多平时脾气很好、很温和的人,一旦开起车来会变得很暴躁,遇到堵车或者其他一点小事就会发火。原因是因为汽车具有相对独立的空间,人坐在自己的车里会觉得这是一个特别私密的空间,非常放松,所以“本性”也就表露无疑了。如果车子刮蹭了一点,也会感觉像有人闯入自己的家一样,非常愤怒以致于失控。交通台里经常播报这样的恶**件。两个年轻男人都是带着家人,开车出去玩。俩车发生刮蹭事故后,俩人一言不合就打了起来。结果其中一个被打死了;另一个进了监狱,恐怕要判死刑。这一下子毁了两个幸福的家庭,其中一个事主的老婆还怀着几个月的身孕。千万不要那么冲动!

    也有有趣的:例如两个开捷达的哥们儿追尾了,两人下车后看看,发现车子没什么事儿,互相拥抱了一下才各自走开。

    汽车文化发达起来,新的礼仪和社会规范也应该建立。一辆小富康在北京二环路上超了一辆豪华的沃尔沃以后,这辆沃尔沃就一直跟在富康车后面按喇叭,按得人心惊肉跳、烦躁不堪。于是这辆富康又瞅准了机会,换了车道,反走到沃尔沃后面猛按喇叭。这种事情时常在各处公路上演,有的人态度特别蛮横,而汽车的昂贵与否也似乎显示出了阶层的划分,常常有大奔“欺负”小奥拓的情况出现。有的人笑话德国人的古板,说如果在德国把两个公用电话亭标上“男”和“女”,德国人也会乖乖地遵守。西方人遵守交通规则也是这样“古板”的,即使晚上12点,路上一个警察也没有,也没有车闯红灯。这些倒值得学习。

    不管怎么样,对于个人来说,应该马上去拿个驾照,然后文明地开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