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隔岸观火(2)(2/2)

袁尚、袁熙奔辽东,众尚有数千骑。初,辽东太守公孙康,恃远不服,及曹操破乌丸,或说曹逐征之,尚兄弟可擒也。操曰:“吾方使斩送尚、熙首来,不烦兵矣。”九月,操引兵自柳城还,康即斩尚、熙,传其首。诸将问其故,操曰:“彼素畏尚等,吾急之,则并力;缓之,则相图,其势然也。”或曰:此兵书火攻之道也。按兵书《火攻篇》前段言火攻之法,后段言慎动之理,与隔岸观火之意,亦相吻合。

    【诠释】

    敌人已明显地呈现出内部倾轧、失控的状态时,我应静观其变,等待它生乱。因为对手暴戾不仁、倒行逆施,势必自取灭亡。根据《易经·豫卦》的原理,顺时而动,便可以顺利行事。

    当敌人内部背离的气氛浮现时,尚不是我军出手的时候,此刻若贸然介入,以兵相加,敌人尚有警觉,还会共同对抗外患,加以反击。我方如果退而观望,保持距离,敌人便会专心于彼此的互斗,发生内乱。

    三国时,袁绍之子袁尚、袁熙被曹操打败,奔往辽东,手下尚有数千骑兵。辽东太守公孙康自恃天高皇帝远,不服曹操;曹操破乌丸> 郭嘉遗计定辽东

    后,有人劝曹操征讨公孙康,则袁氏兄弟可以顺手擒来。曹操胸有成竹地说:“我正在等公孙康斩袁尚、袁熙的首级来降,不必劳师动众。”到了九月,曹操自柳城班师回来,公孙康果然斩了袁氏兄弟,传其首级来献。诸将问曹操何以能先知先觉?曹操说:“公孙康一向畏忌袁尚,我若逼急了他,他会与袁氏兄弟沆瀣一气,联手抗拒;我若不施加压力,放任不顾,他们不以为我是威胁,便会各自图谋,自相残杀,这是形势之必然。”

    有人认为,此乃兵书中的“火攻”的道理。按《孙子·火攻篇》前段讲火攻方法,后段谈审慎用兵之理,与“隔岸观火”的精神,可以相互印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