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表情礼仪的表达方式(1)(1/2)

    礼仪的情感表达是说人们在讲究礼节时,内心情感在面部上的表现,即表情。表情是人际交往中,相互沟通的形式之一。

    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梅拉比安把人的感情表达效果总结了一个公式:感情的表达=语言(7%)+声音(38%)+感情(55%),这个公式是否科学合理且不去深究,但它说明了表情在人际间沟通时能够恰如其分地表现出人的内在感情。

    ◎心灵的语言——目光

    在社交礼仪中,目光是受感情制约的,人的眼睛的表现力极为丰富、极为微妙,很难规定出一定的模式。正确地运用目光,能恰当地表现出内心的情感。因此,只有把握好自己的内心感情,目光才会很好地发挥作用。

    眼睛被人们称为心灵的窗户,这是因为心灵深处的奥秘都会自觉不自觉地从眼神中流露出来。印度诗人泰戈尔说:“一旦学会了眼睛的语言,表情的变化将是无穷无尽的。”这又说明,眼睛语言的表现力是极强的,是其他举止无法比拟的。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给人以感情充沛、生机勃发的感觉;目光呆滞麻木,则使人产生疲惫厌倦的印象。

    在人与人之间进行交流时,目光的交流总是处于最重要的地位。信息的交流要以目光的交流为起点。交流过程中,双方要不断地应用目光表达自己的意愿、情感,还要适当观察对方的目光,探测“虚实”。交流结束时,也要用目光作一个圆满的结尾。在各种礼仪形式中,目光有重要的位置,目光运用得当与否,直接影响礼仪的质量。

    不同场合与不同情况,应运用不同的目光。

    见面时,不论是见到熟悉的人,或是初次见面的人,不论是偶然见面,或是约定见面,首先要眼睛大睁,以闪烁光芒的目光正视对方片刻,面带微笑,显示出喜悦,热情的心情。对初见面的人,还应头部微微一点,行一注目礼,表示出尊敬和礼貌。

    在集体场合,开始发言讲话时,要用目光扫视全场,表示“我要开始讲了,请予注意”。

    在与人交谈时,应当不断地通过各种目光与对方交流,调整交谈的气氛。交谈中,应始终保持目光的接触,这是表示对话题很感兴趣。长时间回避对方目光而左顾右盼,是不感兴趣的表示。但应当注意,交流中的注视,决不是把瞳孔的焦距收束,紧紧盯住对方的眼睛,这种逼视的目光是失礼的,也会使对方感到尴尬。交谈时正确的目光应当是自始至终地都在注视,但注视并非紧盯。瞳孔的焦距要呈散射状态,用目光笼罩对方的面部,同时应当辅以真挚、热诚的面部表情。交谈中,随着话题、内容的变换,作出及时恰当的反映。或喜或惊,或微笑或沉思,用目光流露出会意的万千情意,使整个交谈融洽、和谐、生动、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