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严介和谈创业成功三要素(1/2)

    ——智商、苦难、阅历

    在和记者的交谈中,严介和谈到了自己的成长经历:

    1960年出生在淮安一书香门第。16岁高中毕业,成绩非常好,但因为当时只有贫下中农子女才能被推荐上大学,我只能靠边站,经历了强烈的失学痛苦。后来留校代课,高中毕业就当高中老师。1977年恢复高考,进了师院。毕业后又教书。1986辞职,到一家国有企业做办公室副主任,临时工。从学校到企业,我知道行业跨度比较大,开始卧薪尝胆地学工商管理,参加了中国人民大学非学历班MBA。1987年企业不景气,向社会公开招标租赁。当时,我没有任何“后台”,但以最高分中标,从临时工一步升为厂长。上去后一个季度企业就变了样,扭亏为盈。后来越做越好,就让我兼了三家企业的法人代表,水泥制品厂、建材公司和贸易公司。这三家企业都做得很好。然后层层推荐,成为江苏省十大杰出青年之一。1992年,租赁一家临倒闭的企业,注册了淮安市引江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开始承包工程。

    对创业成功的要素,严介和有一番独特的见解:

    要成就一番大事必须具备三个要素,一是智商,人与人之间智商差异是客观存在。智商高的人在一定条件下很快就可以打造成才。二是苦难。成就伟业的人,大都有着超乎常人的苦难和坎坷。没有这个,他没有柔韧的一面,容易胜则骄,败则馁。在我们太平洋建设,要想做大事,就算你没有苦难,也要想办法营造一点苦难。公司里比较优秀的苗子,犯一次错误不但不批评反而还提拔一次。提拔对他也是磨砺,他会有心理压力,加倍珍惜,拼命工作。别人只看到我们做企业做一家成一家,但我们自己觉得“命”是最苦的。苦难是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这是我们内部倡导的一个理念。三是阅历。学位并不是最重要的,生活才是永恒的老师。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其实后者更重要。所谓“读书破万卷”,光思索还不能“破”到位,关键是要去实践。

    (原载《新华日报》)

    继这篇文章之后,新华日报又开辟出专栏——关注太平洋建设人才现象。开栏的话中所加编者按语说:4月6日,本报头版头条,一篇《极速“太平洋”:年增长1000%》的报道,引起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