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欧莱雅失手?(1)(1/2)

    这家全球化妆品巨头曾雄心勃勃地希望迅速整合这两宗收购案,然而近两年后,预期中的协同效应仍未出现。

    欧文中的第十一次中国之行,他要到哈尔滨去看看。作为欧莱雅全球CEO,此次的中国行程表一如既往,第一天挑选一个城市去看市场,然后是四五天的会议。这一次,欧文中要看中国最北部的市场——那里有中国最典型的销售渠道,3家沃尔玛、3家家乐福,还有当地的连锁店,而这类二线城市,正是欧莱雅收购的小护士和羽西正在努力开拓的市场,继一线城市之后跨国公司正在这类市场展开激烈的争夺。

    自从1997年进入中国以来,欧莱雅中国的销售额已经在5年间翻了5倍,2004年接近30亿元人民币。这是一个颇为不错的记录。而与之同样让业界侧目的则是接连发生的两宗收购案。2003年12月11日,在结束了和深圳丽斯达长达4年的艰苦谈判后,欧莱雅(中国)成功签订了收购小护士的协议,1个月以后,它又从宝洁手中抢得了中国市场的另一个大众品牌——羽西。

    在交易结束之后,欧莱雅中国区总裁盖保罗说:“我已经在这里布了金字塔的局,但是我缺乏大众品牌,这两次收购可以让我们的‘品牌金字塔’中原来相对较弱的塔基坚实许多。”他秘而不宣收购细节和收购价格,只谈交易的前景。然而,距完成收购21个月后,盖保罗于2005年8月下旬再次接受本刊采访时,这位谢顶的绅士似乎无法轻松面对收购后的局面,新收购的小护士、羽西等新品牌并没有为欧莱雅提供收购预期中的整合效应。有消息灵通人士透露说,欧莱雅2004年提出的小护士8个月实现15亿销售量的指标,实际只完成了1/4,而羽西、小护士并没有在欧莱雅最新的半年报中被提及,在亚洲销售有所增长的大众品牌依旧是巴黎欧莱雅在中国的销售、卡尼尔在泰国的销售等。

    “我们在深度分销渠道遇到了挑战。”盖保罗承认,然而,他再次重申欧莱雅的销售目标,包括对小护士的承诺并不是障碍,欧莱雅对原有品牌和新并购进来的品牌发展的雄心壮志不会改变。

    然而,留给盖保罗的时间并不多。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庞大的市场,这都说明未来将有非常好的增长前景,但宝洁、资生堂等化妆品巨头也在蚕食这家巴黎的化妆品公司的市场地位。2004年,老对手宝洁仅玉兰油一个品牌的销售收入就达到25亿元,而欧莱雅所有品牌当年的销售额仅为30亿元;不仅如此,20世纪90年代大量投资中国的化妆品巨头失败的整合案例亦是前车之鉴,一年半前欧莱雅成功收购小护士和羽西时的喧嚣过后,欧莱雅如何在成本和协同效应上对收购的合理性做出解释?而小护士和羽西如何融入欧莱雅的品牌大家庭并贡献利润?

    “这两桩收购的未来都不妙,”汉高中国区总裁韦德荣说,“这两桩收购都拖了三四年,人员、品牌的流失都增加了整合的困难。”他甚至借用丁家宜的老总评价称,“欧莱雅收购小护士就像怀孕8月最终不得不下嫁。”

    欧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