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综合国力上升而国际竞争力下降(2/2)

中国经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从奥古斯都博士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国主要输在技术指标和公共机构质量这两项软指标上。例如,在吸引外资时我们只是说中国有丰富的廉价劳动力,可是,比中国更廉价的劳动力到处都是,越南、印度、孟加拉等许多国家的劳动力价格比中国低得多。再说,实际算起来,中国的劳动力真的便宜吗?如果加上效率的因素就不低了,甚至高于韩国、匈牙利或墨西哥。据统计:

    美国生产力要素中,技术与知识的增长占80%

    中国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29%

    青年受高等教育的比例,发达国家在30%以上,美国70%,中国为3%

    发达国家技术工人构成:高级技工占35%以上,中级占50%,初级占15%;中国高级技工占4%,中级为36%,初级占60%

    以上几组数字可以看出,中国的廉价劳动力虽多,而优质又廉价的劳动力太少了。所以,中国企业的效率在国际竞争力的评比中是很差的,而且是直线下滑的(1998年为32名,2002年为43名)。

    邓小平先生那句“发展是硬道理”的名言,几乎是人人皆知的。中国分三步实现现代化的战略方针早就定好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依法治国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等一系列战略问题早已解决,关键是看各级政府、各个企业、每个人怎么做,怎么执行到位的问题。

    如果各个方面工作都做到位了,我们在世界竞争力报告中的各项指标提高了,中国的国际竞争力自然也就提高了。

    杰出的策略必须加上杰出的执行才能奏效。

    ——H·格瑞斯特(美国企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