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批评的陷阱(1/2)

    批评的陷阱



    而另一些时候,无论别人看上去多么真诚、多么谦逊、多么地反复要求,一定要说别人的缺点,你也不要“上当”。为什么用“上当”这个词呢,须知有的人不过是客气话、场面话而已,他越是客气,反而越是不希望你说出什么致命的缺点来。比如领导岗位候选人公开征求群众意见,老板就既定之市场战略或公司大方向征求意见,等等。最糟糕的下场,莫过于三国时的田丰。当袁绍下定主意讨伐曹操时,众谋士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田丰力劝袁绍不可对曹操用兵,指出袁绍一串弱点,意见不可谓不中肯。田某也是为主公江山社稷设想,可是其实袁绍主意已定,想听的要么是好听的话,提前歌功颂德也未尝不可的好话,要么就是如何作战、如何取胜的谋略。对于反对意见和批评,袁绍初时能忍能容,终于不堪忍受,只有下令将田丰关入大牢听候发落。当田丰听到狱卒兴冲冲跑来告诉他:“袁将军大败而回,他定会记起先生先见之明而重用先生。”他叹惜:“吾命休矣,因为袁绍外宽而内忌,定会羞于见我,必杀而后快。”读书至此,我总是奇怪,为什么田丰明知袁绍个性,还要这样鸡蛋撞石头呢?相比之下,诸葛亮在《后出师表》中自称“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应该是位硬骨头的好汉,却不见刘备为报关羽之仇而举国伐吴时,他硬生生非要阻拦,反而劝谏不成之后,预先做好战败的补救工作。两相对比,诸葛亮懂得有所为,有所不为,何其明智也。再则,遇到有些人故意要求别人批评,搞些大鸣大放、引蛇出洞之类的情况,这时错误的批评更会引火烧身。遇到这种情况,或者遇到你拿不准对方意图真伪的情况,如果无法保持沉默必须表态,保险一点,莫过于提一些不是缺点的“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