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不要对孩子要求过高(1/2)

    心理的失衡

    本来他是老师和同学眼中标准的好学生,听话、成绩好。但他妈妈却不这么认为,一回到家他就表现出对妈妈的强烈不满,常常歇斯底里地发脾气,和平常的他简直判若两人。因为母亲的高要求,给了他很大的心理压力,导致在外人面前,他可以如母亲要求的那样表现良好,但在独自面对母亲时,却将敌对情绪表现了出来。

    在学习上遇到困难后,他总是担心、焦虑,害怕同学看不起自己,害怕家长、老师责怪,担心到睡不着觉、吃不好饭,甚至想就此不再踏进学校。在确诊他患的是抑郁症后,医生给他配了药,结果他趁家长没留意,把所有的药都吃了,险些酿出大祸,这种行为是典型的抑郁症状。

    回归的站台

    不少来中国的外国人纳闷:"为什么中国孩子的笑容不如外国孩子的多?"有专家认为这与我国儿童抑郁情绪日益增加有关。在北京召开的第28届国际心理学大会上就有人提出,中国目前约有20%的儿童出现抑郁症状。一位儿童心理专家透露,以前他们在临床上遇见的抑郁症孩子和多动症孩子是二八开,现在则是各占一半了,出现抑郁症状的孩子增加了三成多,而且情况还在恶化。

    现在一些父母在孩子出世前就做好了种种计划,对孩子提出太多要求,希望自己的孩子比别的孩子表现突出,这给孩子带来很大压力,甚至使许多小孩有心事不告诉父母。他们可能年纪太小,无法表达出自己的不满,或是对大人不信任,不把心事向他们倾吐。

    期望有时会给孩子很大的压力,孩子承受压力的能力是有限的,承受不了的时候,反而会变得消极、一蹶不振。因此不要对孩子要求过高,同时不要把评价方式过分地放在分数上,注重培养孩子的创造精神。

    做父母的,大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于是就常常拿一些有名望、有地位、有成就的大人物来激励自己的孩子。拿自己的孩子和大人物的童年来比,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去比,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像大人物童年时的或别人家的孩子那样刻苦、那样聪明。用心虽好,但往往由于对孩子要求过高,而教育的效果并不理想,有时还会引起孩子的反感。

    有的家长对孩子要求过严、批评过多,总是指责孩子这也不对,那也不是,或者恐吓打骂孩子,或者在别处生了气都转移到孩子身上。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会缺乏自信,做事谨小慎微、胆小孤僻,还会养成孩子强烈的对立心理:出现任性倔强、粗暴无礼、不跟家长说真心话、撒谎等毛病。正确的方法应该是给孩子适当的鼓励和表扬,增强孩子的自信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