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眼里不能只有自己(1/2)

    心理的失衡

    李先生在某地区人事局调配科工作,手上有权,可是他现在几乎在同事中连一个朋友都没有。因为他正春风得意,对自己的机遇和才能满意得不得了。他每天都使劲吹嘘他在工作中的成绩,说每天有多少人找他请求帮忙等等。同事们听了之后不仅没有人分享他的"成就",而且还极不高兴,有意无意地跟他疏远。李先生不明白那些同事为什么冷落自己,他并没有得罪他们呀!

    回归的站台

    法国哲学家罗西法古说:"如果你要得到仇人,就表现得比你的朋友优越吧;如果你要得到朋友,就要让你的朋友表现得比你优越。"

    这个世上没有人愿意承认自己不如对方高明。

    不让对方的光环遮住自己,这是每个人最起码的虚荣心。"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中国古人由于总结出优秀者往往有不幸的结局而不主张做过于优秀的人。实际上人的本能是要做优秀者的,所以"大智若愚"成了处世的经验。19世纪的英国政治家斐尔爵士告诫那些向他求教处世技巧的人说:"如果可能的话,要比别人聪明,却不要告诉人家你比他聪明。"

    苏格拉底则告诉门徒一个圆滑处世方法:"我只知道一件事,就是我一无所知。"

    人人都有虚荣心。有的人为了一点儿虚名,什么事都干得出来;有的人为了一点儿小面子,不惜捋起袖子拼老命。反过来,如果你满足了别人的虚荣心,让他觉得有面子,就是对他最好的赞美,他一定会对你心存好感,并回报于你。

    有一个有特长和能力的人,可是事业却难以成功。为此他孤独痛苦,思想彷徨,后来心理医生听了他的陈述,一语点破他造成困境的原因,他才意识到问题的症结到底在哪里。从此他很少谈自己如何高明,而多听同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