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鱼菜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1979-2000深圳重大决策与事件民间观察 > 1992:小平第二次南巡六大悬念解读(1)

1992:小平第二次南巡六大悬念解读(1)(2/2)

么敢冲破全国对改革开放欲言又止的压抑,以极大的激情鲜明地歌唱改革,鼓动改革?难道气候又要大变了?

    3月2日,《解放日报》在同样位置以同样的版面处理再发表同一作者的评论——《改革开放要有新思路》。这篇文章提出了在当时是振聋发聩的原则性新思路:市场经济。

    随后,《扩大开放的意识要更强些》、《改革开放需要大批德才兼备的干部》两篇以皇甫平署名的评论在3月22日、4月22日刊出。

    熟知内情的人知道,这些文章是上海市委研究室的干部与《解放日报》负责评论的干部合写的。皇甫平意指黄埔江的重要评论,取其谐音而已。文章表达的观点,实际上是邓小平在上海的讲话内容。

    皇甫平的文章一面世,北京有人立即嗅出了其中特别的意味,慌忙纠集一批报刊以密集的连珠炮方式大加鞭挞。

    甚至一些人知道皇甫平的文章传达了邓小平的讲话,仍然以罕见的声势予以声讨批判。这就使这一场斗争极为尖锐,因而引起海内外广泛关注。

    …………

    “左”倾思潮四处泛滥,“左”倾黑云泰山压顶。中国向何处去,中国的改革向何处去,成为举世瞩目的一个焦点。为了拨开人们心头重重的阴霾, 88岁高龄的邓小平决定在1992年1月至2月进行第二次南巡。

    历史雄文为何首先被一家地方报纸公开发表

    邓小平在深圳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但为什么视察结束74天后,这个轰动世界的特大新闻才突然被一家不知名的地方报纸报道?是谁冒着巨大的政治风险“指使”陈锡添押上身家性命发表此文?

    14年来,许多人一直认为这是一个悬谜。海内外还有各种版本的传说。

    邓小平南巡被一家地方报纸夺得头彩,尽占风流,各大媒体可谓全军皆墨,这种反常确实罕见,成为海内外不少人诟病的一个硬伤。有人问道,究竟是没有随行的记者?还是有人暗中作祟压制这个轰动世界的特大新闻?

    有时一次的遗憾可能会让人丧失终生的机会。而推动历史发展的恰恰是这样一些非常偶然的因素。

    原新华社广东分社副社长牛正武自言自己就是这样一个人。眼睁睁地看着一生记者生涯中最亮的一个报道时机从自己手里滑走了。

    牛正武是邓小平南行中惟一全程陪同到底的记者。2004年3月22日,他在广州市天河鸿运别墅接受了新华社广东分社记者田炳信的采访,后来,田炳信在《邓小平最后一次南巡》一书中首次解密了南行报道中让国外和后人产生种种联想的内幕。

    1992年1月19日,午后时分,牛正武正伏案写一篇稿子,广东省委值班室打来电话,说:“省委副秘书长陈开枝在深圳有要事找你,请稍等一下,把电话给你接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