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中国首次绝密托市(1)(1/2)

    股市崩盘的危险迫在眉睫

    1991年8月,深圳股市自1990年12月开市以来,已连续下跌达9个月之久,总市值已损失达七八亿元之多。广大中小投资者大多在1990年10月股价高峰期入市。例如,某退休工人,倾其所有,于上年10月以250元/股购进深金田股票,此时,经拆细后仅值6.00元/股(相当于未拆细以前的60元/股),那情形真是欲哭无泪。

    同样的厄运也降临到深市龙头股深发展的广大持股人身上。深发展于7月30日拆细为29.54元/股,8月17日复盘,突然掉至10元/股。

    市场一片恐慌,股市崩盘的危险已迫在眉睫。

    习惯于计划经济下过日子,却远未适应市场经济风险的投资人期待着政府。

    8月19日,深圳市政府面对严峻的局面,不得不召开各企业负责人会议商议如何救市,会议没有取得成果。

    9月2日,救市会议再次召开。当时的深圳市郑良玉市长亲自主持会议。市长亲自出面,使各方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救市任务的急迫。郑良玉说:“希望大家能积极入市,我们现在股价已跌到了这么低,大家买回去多便宜!你们买了,从长远的观点看,你们的利益是不会亏的。如果大家出力救市,不仅将来股价回升时有利可图,而且也能获救市有功之名,可谓是名利双收。”

    会上,有一个人如坐针毡,他就是发展银行的副董事长谢强。作为深市龙头股的代理人,先是8月的扩股招来一片骂声,居然有人指名道姓让他下台滚蛋;艰难的扩股完成后,第一天摘牌竟落到10元,奋力挣扎后,也才勉强保住13元。他知道,如果要救市,发展必首当其冲。

    会后,谢强找到深交所副总经理禹国刚,讨教救市方略。

    禹国刚为他谋拟了一石三鸟之计:首先,发展如挺身救市,将成为稳定深市的第一功臣,并为市领导解决了难题;其次,前一段发展银行为了获取经济效益而放弃了大量公股,若能趁此机会捡回来,既能保住公股的优势,又能分股市之忧,两全其美;第三,发展银行以这么便宜的价格吃进股票,就是坐吃利息,也比信贷的利益可观,况且,股价在发展银行,派息分红也在发展银行,不用像搞信贷那样又要考虑贷款抵押,又要考虑企业的偿贷能力,风险小得多。

    2 亿 托 市

    深圳市政府也迅速作出决定:筹集2亿元资金救市。

    9月7日,绝密的救市计划付诸实施。方针是:稳住龙头股,稳住大市;实力只有2亿元;行动总指挥是金明和禹国刚。

    这是一次绝对秘密的行动。一切都是在交易所和各证券公司正常运作的情况下进行的,因为,一旦消息泄露,两亿元的资金很有可能如细雨入沙,被居心叵测者轻易攫去。

    9月7日,发展股开市价仅13.70元,深综指跌到47点历史最低位。这一天,救市资金奋力托发展,只攻发展,将股价托至13.85元。

    9日,发展开盘价停在13.70元,交易所5000手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