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企业体检与诊断(1)(1/2)

    我是否能把日产的情况量化?没办法。虽是透过人家拿给我的数字分析认识财务状况;不过,我不认为自己所读到的那些与实际状况有所出入的数字有太大重要性。我原本就知道公司的状况非常糟糕,但是我想从内部发掘躲在数字背后的意义。

    在决定砸大钱拿下日产控制权之前,雷诺曾进行例行性查核:尽可能让所有账目都经过“妥善保管义务条约”这道手续的仔细检查,以便确认没有任何令人意外的坏消息或其他让人担心的问题。而在持续约八个月的接触与交流之后,“雷诺人”全体在认识日产方面,累积了不少经验。

    我很清楚这家公司在1999年3月时的成果报告非常糟糕,我查看了所有的账目、所有过去与当下的结果报告、税后的营运成果、各个部门的营运报告及市场占有率,从中所得到的概况非常不乐观。再说,既是谈判,左右总免不了有其他人加入与日本人的讨论,并且从讨论之中获得各自的感想。不过大体上,这些都还是比较主观的感想,称不上客观的分析;再说,这一些感想均来自各种不同的偶发事件、小道消息,将这一切组合起来只会得到一个混乱的表象。我无法完全认同这种以各种感想所归纳出来的结论。在那个阶段,我只看重数字及成果报告,因为只有这些数据能反映出公司的实际状况;我也很清楚,在面对这些从各方汇聚而来的资料同时,公司里还存在着一股疏离感及看戏心态。我们会想,情况是不是还会更糟,这些成果报告是否真的反映日产的状况。日产给我的感觉比较模糊,我晓得日产在逐步衰退,但是衰退的真正原因,我并不知道。很难说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不过,我怀疑问题是出在管理、策略及经营方针这三方面。再没有其他的了。

    在书面资料上,问题十分危急。日产在日本市场占有率已经连续衰退二十七年:从一开始可以和丰田并驾齐驱的销售量,一路下滑至不到丰田一半的销售量。而1999年的销售报告一出炉,甚至让日本新闻媒体玩起了文字游戏:日产(Nissan)从第“二”(ni)掉到了第“三”(san),日本第二大车厂的地位拱手让给了本田汽车。而日产在日本各个工厂的产能也降到只剩下原先的五成。在过去八年的会计年度报告中,有七年呈现赤字。总结果如下:总营运债务(不包括给予客户的延长贷款)达到二十一兆日元,约二百亿欧元。日产保有其一贯严谨的工程部门所获得的优良名声,但是其产品设计之平庸却完全不受买家的青睐,所有车型中只有一款登上日本十大畅销车款。

    为了了解日产究竟为何沦落至此,戈恩花了几乎整个1999年的春季仔细检查日产在海内外每一座办公室、工厂、技术中心、经销商、供货商及消费者等各环节的状况。这前几个月的工作又让这位尚未成为总裁的老外得到一个新外号:7-11。和这家遍及日本各地的连锁超市一样,他每天清晨即开始工作,等他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