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和睦(2/2)

识我了。”

    其实,没有谁比爱因斯坦的妻子更了解自己丈夫的衣着习惯了。每当爱因斯坦应约去各地演讲之前,他贤惠的妻子总是替他打点行李,把整个行程要穿的衣服都一一准备好。奇怪的是,几乎每次爱因斯坦回家,箱子里的衣服都叠得整整齐齐,连摆放的次序都没有变动。在妻子的追问下,爱因斯坦才承认,他有很多次根本就没有打开过箱子,而是穿着那套旅行装上台演讲的。

    尽管爱因斯坦不讲究衣着的新旧和款式,但是却很注重整洁。有一回,他要在一个重要的会议上演讲,几乎所有与会者都穿着晚礼服。主办单位一位负责的女士问他:“需不需要换上晚礼服?”

    爱因斯坦微笑而幽默地回答:“我不打算换衣服。如果您想要让所有人理解我对大家的尊敬,可以挂上一块牌子,上面写着:这套衣服刚刚洗过。”

    后来,这位老朋友深有感触地说:“如果爱因斯坦脑子里装满了诸如该穿什么大衣、给别人留下什么印象之类的事情,大概也就不会研究出相对论的成果了。”

    给鱼和给鱼竿

    有一个似曾相识又很有新意的故事。

    从前,有两个饥饿的人得到了一位长者的恩赐:一根鱼竿和一篓鲜活硕大的鱼。其中,一个人要了那篓鱼,另一个要了那根鱼竿。这位长者并没有提出什么要求。于是,他们分道扬镳了。得到鱼的人原地不动立即用干柴点起篝火煮起了鱼,他狼吞虎咽、坐吃“鱼”空,很快就将鱼吃光了,连鱼汤都没有剩。不久,他便饿死在空空的鱼篓旁。另一个人则忍着饥饿、提着鱼竿,一步一步艰难地向海边走去。可当他已经看到那片蓝色的大海时,他身上最后的一点力气也使完了。他只能眼巴巴地望着大海,带着无尽的遗憾撒手人间。

    又有两个饥饿的人,他们同样得到了一位长者的恩赐:一根鱼竿和一篓硕大鲜活的鱼。这位长者要求他们互相帮助,万万不要分开。于是,他们没有各奔东西,而是商定共同去寻找大海。他们俩每次饿了,只煮一条鱼充饥。他们经过艰苦的跋涉,到达了海边,开始了以捕鱼为生的日子。几年后,他们盖起了新房,有了各自的家庭、子女,有了自己建造的渔船,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长者,好比是施教者。两个饥饿的人,好比是求学的人。鱼,好比是现有的食物,好比是现有的知识,好比是现有的财富,好比是现已认识的真理。鱼竿,好比是获得新食物的方法,好比是求得新知识的方法,好比是创造新财富的方法,好比是探索尚未认识的真理的方法。施教者要传道、授业、解惑,就不能不处理好授之以鱼和授之以渔的关系。

    授之以渔,如果完全脱离了授之以鱼,就会失去根基。在这个意义上讲,授之以渔必须以授之以鱼为基础。

    授之以鱼,只能保证一时不挨饿;授之以渔才能保证一生不挨饿。在这个意义上讲,授之以渔比授之以鱼更重要。

    授之以鱼解决生存,解决当前;授之以渔解决发展,解决长远。施教者只有把授之以鱼和授之以渔结合起来,把解决生存和解决发展结合起来,把解决当前和解决长远结合起来,才可能是成功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