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鱼菜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一生只做一件事 > 批评就是查漏补缺?

批评就是查漏补缺?(2/2)

国数十年来的梅锋先生之上。从软件大王到传媒第一大亨,比尔·盖茨先生只花了不足一年的时间。  将来,在其于电脑科技的大媒体世界当中,其核心是互动通讯和数字化技术,也就是说,所有的信息——无论娱乐或新闻,或者说学术知识,从文字、数据、图形、声音到视讯等多种媒体,都可以做数字化处理,透过电脑及网络,随意储存及传输。有了电脑技术我们可以对这些信息做出更灵活自由的操作;文字与通讯可以混合使用,图形、数据可以更新,更重要的是,借助电脑科技的帮助,用户可以达到随选随用的互动境界。换言之,控制媒体时空的主动权,已经由信息提供者的手上交到消费者那里,这是一次非常重要的革命。  随着各国“信息高速公路”的推进,这场全球性的革命已经正式开始。  而盖茨十分清楚,在这个崭新的信息时代,会有许多实力竞争者:索尼、松下、菲利普、富士通……每一间拥有技术开发能力和顾客基础的电脑、电子公司都希望迈进这个全新的商业领域,以便建立新媒体年代的领导地位。  这些公司均公开表示有意建立其新媒体王国,具有不同策略的所有参赛者都是世界级的强手,他们各有各的长处。对于盖茨先生而言,幸运的是,所有的媒体科技都离不开电脑,而电脑软件正是微软公司的强项所在。新一轮的未来信息大战,可以说就是在微软公司的领地当中角逐,因此,微软公司无疑已经抢占了一个居高临下的战略要点。但是,盖茨仍旧保持清醒的头脑,维持着他一贯稳健的经营作风,谋而后动,志在必得。  清楚地认清了形势后,微软的决策层制定了战略计划:一是微软公司迅速在互联网络领域建立事业,积极与媒体公司开展多层次的合作。微软公司大力扩充线上服务,并且与电影圈人士合组制作公司,与NBS合作创办网络电视新闻服务。  为配合微软帝国的扩张计划,促使电脑与电视加快整合,而进一步实现其“视窗随处可见”——“Window everywhere”的目标,盖茨先生更是投巨资入有线电视行业。1996年,微软公司正式宣布以4.2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ibTV公司。借助WebTV公司原有的渠道,微软公司可将软件以及微软公司制作的信息内容,一下子打入大众家庭,并且抢在电器商与电视台之前,部署大媒体时代的全方位策略。  二是微软公司借助庞大的人力、物力资源,采取多头并进的方式,快步构建传媒帝国的框架。另一方面,盖茨表现出十分谨慎的态度,仍是公开表示的电脑软件业务为主,只希望做有助于个人电脑普及的事,而并非要横跨娱乐界,或者建立电视王国。  换句话说,微软公司在新媒体业务的计划和研究工作中所做的一切,只是为了推广微软公司的操作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由于微软公司占全球个人电脑操作系统八成以上的市场,这场信息革命令微软公司的规模更加扩大,其领导地位也更加坚固。  因盖茨一贯的稳健经营作风,除非他真正看到跨进娱乐事业比发展软件业务更有利可图,否则微软公司不会做新媒体巨人。  比尔·盖茨了解到,电脑软件业未来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微软公司的事业尚有极多机会,比尔·盖茨谋而后动的机会其实很大,他目前正不断吸收信息资源、电影、生活信息、百科全书、艺术精品无所不包,这些东西一旦经过数字处理之后,便会成为新媒体王国的重要资源。  在商战中,盖茨永远不会忘记数年前日本电子巨人索尼进军好莱坞惨败而归的故事。这对于电脑世界人士是很好的教训。前景瑰丽的构想有时不见得是一个好生意。  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曾赚得天文数字、稳居电子消费市场前列的索尼公司,一度打算大举进军娱乐事业,希望将其电子产品的优势,配合娱乐事业,创造一个比迪斯尼更大的集团。为此,索尼公司投入巨资,收购了CBS和哥伦比亚电影公司,作为其战略性的部署。  尽管索尼公司做了十分细致的计划,但是,他们忘记了管理娱乐事业不同于电子产品制造。同时他们也忘记了日本人的管理模式,与美国的具有强烈个性的娱乐事业,非常难以配合。  虽然索尼公司变成横跨全球的企业大帝国,全球雇员增加到13.5万人,规模比波音公司还大,但这次进军娱乐业的尝试却令索尼公司惨遭失败。1994年~1995年,索尼出现严重亏损,电子巨人几乎因为横跨娱乐业而身陷泥沼不能自拔,直到1997年才告定。  索尼公司这次惨痛的教训,时时提醒着聪明的比尔·盖茨,不管在任何时候都要不忘冷静,并在冷静等待。  不急不躁的盖茨,更像一位哲学家和思想家,不管在任何时候他总能使自己的心平静下来,在思索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使自己的企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点滴智慧一个心态平和的人,处事不惊,因为他们懂得安静是一个人优秀心理素质的体现。只有在不急不躁中才能抓住来到身边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