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6篇 虚实(2)(1/2)

    李牧以利诱破匈奴

    战国时,李牧大破匈奴,用的就是以利诱之,使敌人自投罗网,因而歼敌全胜。在利诱的过程中,李牧的操作手法非常细腻。他先是以小利诱之,让小股匈奴抢掠牲畜得手,然后逐渐把利益放大,因为他发现匈奴很机警,很怕在抢掠时中伏,所以通常采取“抢带跑”的战术。为了让匈奴松懈心防,李牧不断地让匈奴得手,慢慢地把敌人胃口养大;当时机成熟时,李牧在山野大肆纵放牲畜,利益大到连单于都受不了诱惑,因而出动大军。李牧以利诱之经营多年,等的就是这一天,终于在精密的布置下,打了一场漂亮的歼灭战。

    事实上,我们可以把以利诱之的战术放大来看,不仅在战场上,在间谍战、在政治战上都可以如法炮制。原因只有一点:

    人性永远趋利避害。

    而成与不成的关键只有一点:

    利够不够大而已。

    只要利够大,就能使敌自至;反过来说,若是害够大,则敌人就会避,因为这完全合乎人性本质。

    孙膑以害魏解韩国之危

    马陵之战,魏国大军攻韩,齐王命田忌、孙膑领兵去救,所谓救就是解韩国之危。问题的焦点在韩国,因为魏国正在攻韩;所以,只要让魏军撤离韩国,就是“使敌不得至”,而孙膑采用的方法就是“害之也”——把军队开往大梁。这一来,给魏军出了个大难题:

    你打韩国,我打你的国都大梁;大梁是你魏国的根本,也是要害;要害被攻,看你救不救?

    当然非救不可,于是魏军立刻从韩国撤军,回师救大梁;这一来,韩国的危机就解除了。完全符合了“害之,使敌人不得至”的兵法原则。

    非但如此,本来处于被动状态、后处战地而趋战的劣势,顿时逆转成先处战地而待敌则佚的优势。孙膑这套致人而不致于人的高明战术,最后让魏军兵败,大将庞涓身死,漂漂亮亮地完成了一场经典之战。

    故敌佚能劳之,饱能饥之,安能动之。

    敌人休整得好,让他疲于奔命;敌人粮秣充足,让他饿着肚子待粮求援;敌人不动如山,让他自己来受死。

    安逸、饱食、安定,都代表有准备,有实力,这就是“实”。

    奔劳,饥饿、被迫应战,都代表没准备,没实力,这就是“虚”。

    本篇题为“虚实”篇,最简单的大意就是以实击虚。这话说来简单,若双方都实呢?岂不硬碰硬,两败俱伤了?当然不是,而是先虚彼实己,也就是先把有实力的敌人搞弱。怎么搞法?就是:

    敌佚则劳之,

    饱能饥之,

    安能动之。

    把敌人搞弱之后,就能够以实击虚;这一来,胜算就大了。

    以劳弱敌阖闾败楚

    春秋时代,吴国一直想攻伐楚国;吴王阖闾问伍子胥攻楚方法,子胥回答:

    “楚国是个大国,人多地方大,最怕的是动乱。我们不妨用三支军队去骚扰他,先派甲队过去,假装要攻,等楚**队一出动,甲队就退;他看我们退了,也会跟着退;这时我们甲队退,乙队追击;等他又回击时,乙队又退,丙队又出动……不断地用这种疲兵战术,让他以为我们玩假的。等他们疲惫时,三支军队齐出,攻他个出其不意,定可获胜。”

    阖闾听从伍子胥的建议,楚军果然在吴军的骚扰下,战力衰退,最后被吴国打败。

    这是敌夫则劳之。

    李密饿敌战术退宇文化及

    隋末时,天下大乱,各路英雄纷纷起事。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