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3篇 谋攻(6)(2/2)

墓更好的地方了!”

    在成吉思汗的铁蹄之下,花剌子模的命运是:战败、屠城、亡国,几近灭种!

    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

    将帅是国家最重要的辅助者,将帅才德兼备,国家就强,反之,若将帅才疏又无德,则国家一定弱。

    在弱肉强食的世界中,军事力量是国家安全最重要的基础;反过来说,国力强者,军力必强。而军力强的最重要关键,就是好将帅;有好将帅把关护国,则强敌不敢窥伺。反之,则身陷危境,任人宰割。姜太公有句话,最能印证这个论点:

    “得士者昌,失士者亡。”

    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

    君王可能祸害于军事的有三种:

    不知军队不宜进攻,却硬要他进攻;不知军队不可以撤退时,却硬要他撤退;这是束缚军队。

    姜太公说:“国不可以从外治,军不可以从中御。”

    军队征战时,形势千变万化,安危之间,呼吸成变,决非远在后方的君王所可知、所可以预知的。所以,古代的贤君在任用大将时,总会殷殷叮嘱:

    “朝廷的事,有我维持;军务的事,你说了就算,该怎么办就怎么办。”

    以表达“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充分授权之意。

    反过来说,如果任了大将,却又“将在外,君又有所令”;将领认为该守时,君王却下攻击令;将领认为该打时,君王却下撤退令;造成君与将不同调,一定出大纰漏。

    不该攻而下令攻 唐玄宗逼反哥舒翰

    唐朝安史之乱时,乱军将领崔乾佑逼近京师长安,有人跟玄宗说:

    “占卜显示,贼兵没有准备,可轻易拿下。”

    玄宗立刻下诏大将哥舒翰率军攻击。哥舒翰向玄宗报告:

    “安禄山善于用兵,不可能没准备;叛军远道而来,本应展示兵威,却摆出一付兵弱马疲的样子,这是诱战以求速战,因为速战对他们有利。现在我们的兵力还未汇集,不宜出战;最好的办法是闭关坚守,把敌人拖垮,才是上策。”

    不止哥舒翰反对出战,连郭子仪、李光弼二大名将也不赞成,但玄宗就是不听。

    形势于己不利也就罢了,偏偏哥舒翰年事已高,而且身上又有病;不能战而硬要战的结果,唐军大败,哥舒翰被俘虏,投降了安禄山。

    玄宗不尊重将领专业的结果,不但损失了一支大军、一个名将,京师也陷入危境,迫使他仓惶出逃;半路上军士哗变,逼死了自己生命中的最爱杨贵妃:最后还大权旁落,被儿子李亨逼退,把皇帝宝座也给丢了。

    君王在不该进的时候,硬要将领进,代价这么高;反过来看,若是该攻的时候,反而命将领退,结果也好不到哪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