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1篇 计(4)(1/2)

    杜伏威上募屡战屡胜

    隋末唐初的悍将杜伏威就有一套很厉害的赏罚之策。

    他在军队中挑选体格最好、性格最悍的士卒成立“上募”,薪水最高,伙食最好,且可优先分享战利品;但相对的,得主打前锋,负责最危险、最艰难的战役。

    每一仗下来,杜伏威一定让所有生存的上募兵员脱下上衣,以检查背部;凡是背部有伤的,代表在战斗中退却或逃亡,一律就地斩首。

    由于这一套制度赏罚分明,干净利落,所以人人奋勇,个个拼命,造就了杜伏威屡战屡胜的威名。

    越能符合上述的五事七计,谁胜谁负就很清楚了!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这几句话的意思很简单。如果采用我的计谋,就必然胜利,我就留下来为您(指吴王阖闾)出谋划策;反之,若不采用我的计谋,就算我留下来也没用,我只有离去。

    特别说明一点:

    孙子是透过伍子胥七次推荐,才和吴王接上头的,为什么他不向吴王自请为将,而只是献上兵书,希望吴王采用他的谋略;是因为当时的吴越,都是国君自己任大将领兵,所以,就算吴王接纳了孙子之策,顶多也只能担任军师副将而已的缘故。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计就是统筹、整合。利就是我方各部分的形式条件。“计利以听”,简单讲,就是掂过自己的斤两后,再利用这个基础,造就成对我有利的态势,这就是“乃为之势”的意思;但这只是消极的知己而已。面对敌人还有许多变数,因为敌方是不可能让人主动随意掌控的;但我们可以利用自己已有的基础,伺机影响,掌控对手,这就是“以佐其外”。

    为什么势佐其外,是因为势是因人、因时、因地、因利等各种不同条件,不断权衡变化、灵活应用而产生的。

    兵者,诡道也。

    兵,狭义的意思就是战争;广义一点说,是泛指任何人与人之间的明争暗斗。

    诡有欺诈、虚假、怪异、奇特的意思。

    整句的意思,简单说,就是兵道即诡道。

    兵道即诡道。在孙子兵法中,是其战略哲学中极核心的概念。

    为什么要用诡道?

    因为要欺敌!

    欺敌就是让敌人摸不透我,不断地装神弄鬼,制造玄虚,让敌人搞不清我想干什么?什么时候干?到底干不干?如果真的打了,打哪里?怎么个打法?把对手搞得一头雾水,无所适从!

    把敌人搞得头昏眼花,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要:

    破坏他的思考逻辑。

    错乱他的行事准则。

    扰乱他的运行节奏。

    这样一来,敌人就会由实转虚,由有备而成无备;这时,出其不意攻之,就可百战不殆了!

    事实上,所有孙子兵法中的战术,都是由这个战略核心点为基础的。下面的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