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27节 不积跬步,无以行千里(1/2)

    一双舒适的鞋给人的力量虽然经常在不经意间产生,但其实是无穷的。无论是工作、出行乃至居家都需要一双舒服的好鞋相伴。当脚部不再受到压迫束缚而只有温暖和安全时,100%的自信就会油然而生。

    但一双好鞋往往可遇不可求,因为即使在同一天,人的双脚也会有所变化,例如,到下午时,双脚会略微膨胀;另外,也有人说,人的双脚其实大小也不相同。好的鞋匠在做鞋时要有充分的规划、系统的设计、细致的测量以及灵活的把握,同时还要将先进的技术纳入其中,这样才能让客人舒适满意。

    标杆管理也是如此。为企业确立了好的标杆体系之后,企业的管理与运营将会有如神助。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

    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败。

    ——《孙子兵法》

    鞋子法则四  鞋样出来了,但做成鞋还需要鞋匠的技巧

    凡事预则立。一套优秀的标杆管理体系同样需要精心的设计、系统的规划、标准的研制方法和一步一步完善优化的过程。

    在《庄子·天运》一章中,庄子辩证地讨论了脚印与鞋子关系:“夫六经,先王之陈迹也,岂其所以迹哉!……夫迹,履之所出,而迹岂履哉!”大意是说:《诗》、《书》、《礼》、《易》、《春秋》和《乐》,是古代帝王治国的记录,岂是他们创造这些业绩的根源!脚印,只是鞋子所踩出来的痕迹,然而脚印岂能就是鞋子呀!

    所以鞋样还只是鞋样,一双舒适的鞋子还需要能工巧匠们运用科学的设计、娴熟的技艺和高质量的原料将它精心打造出来。凡事预则立,有系统的设计与规划是造鞋的必要准备。在本章中,我们来讨论标杆管理的系统规划。

    生死攸关的竞争挑战

    1976年以后,一直保持着世界复印机市场垄断地位的施乐遇到了全方位挑战,用施乐的CEO大卫·科恩斯的说法:“我们的事业如同尼加拉瓜瀑布似的一落千丈”。当时,施乐的市场份额从82%直线下降到35%。

    施乐在日本的合资公司富士施乐公司的CEO小林阳太郎认为,佳能、NEC等公司和日本其他的竞争对手已将富士施乐远远地甩在后面,并随时准备在市场上将其消灭。科恩斯认识到,如果富士施乐想要进行反击,就必须找出与日本复印机制造厂竞争的对策。甚至整个施乐公司都需要从中得到启示,找到对付日本人的办法。

    1第一阶段:发现差距

    为此,施乐派出了包括工厂经理、财务专家、工程师和生产专家在内的工作组去日本,这次访问成为施乐公司最早的标杆管理活动。过去施乐以为,日本复印机的成本比施乐的低,但差距并不大,毕竟,与其他的美国大公司相比,施乐在提高生产率方面做得还算不错;在大多数美国公司每年提高2%—3%的情况下,施乐却能提高7%—8%。但是尽管如此,日本人的产品价格仍然比施乐低得多。施乐最初想知道的是:他们是如何做到这点的?

    工作组进行了大量细致入微的工作,他们核查了与成本有关的所有项目:营业额、设计时间、工程变更、制造缺陷、费用率、库存量、领班与工人的比例,等等。当结果出来时,施乐十分震惊。施乐的COO弗兰克·皮普的评价是:“太可怕了,施乐根本玩不了这种游戏。”

    施乐发现日本人的库存比施乐少6—8倍,这表明了日本公司强大的销售力量;施乐公司外购零件的合格率为95%,而日本公司却达到99.5%,这是一个不小的差距;此外,施乐的管理费用是他们的两倍;同时,工作组还发现,施乐公司中的一线工人(如装配、油漆、装箱工人)与管理人员的比例为1∶1.3,而日本公司只有1∶0.6,很显然,施乐的负担过重。无论在哪个项目进行比较,施乐与日本公司的差距几乎都超过了百分之一百。

    日本公司的单位制造成本(即制造一台机器的费用)只有施乐的2/3,这个数字低得简直令人不可思议。由此可见,施乐之间存在的不是一般的差距,而是一条无法逾越的鸿沟。

    于是施乐认识到,施乐当时所取得的进步是微不足道的。施乐要赶上日本人,就必须连续五年使生产率的年增长幅度维持在18%或19%的水平上,而日本人同期年增长幅度还不能高于6%。但是实际上,日本公司正计划将年增长率提高到12%的水平。日本已成了人人都想瞄准的快速移动靶标。

    长期以来,施乐一直都在购买关于日本成本结构的研究报告,现在他们认识到,这些报告错得离谱,所提供的信息毫无可取之处,因为它们的作者对日本的成本结构一味地持否定态度。从很大程度上讲,这暴露了美国人一种傲慢的态度。

    面对这些令人极为不安的发现,施乐重新设计了企业效率化战略,以提高公司的基本竞争力,它包含两项基本内容:员工参与和目标化。CEO科恩斯认识到,施乐的惟一出路是大幅度降低成本。施乐已经开始勒紧裤带、削减工人,但施乐并不希望整天都听到“削减成本”这个词,所以施乐选择用“企业效率化”来描述企业所作的努力。

    这些努力归纳起来就是:首先在各个方面建立相应的目标,然后力图达到或超过这些目标。施乐将这一“标杆比较”的方法定义为:“经常和施乐最强劲的竞争对手或领先的公司在产品、服务和作风方面进行比较,施乐的目标是在质量、产品可靠性和成本等各个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例如,施乐先了解哪家公司的储运工作做得最好,然后将其作为施乐赶超的目标,在制造、工程、销售等领域,施乐也将采取同样的方法。1979年,施乐在制造部门率先应用这个概念,几年后,推广至全公司的各个部门。

    2第二阶段:全员推广

    通过广泛、深入的标杆管理运动,全方位的集中分析比较,施乐弄清了这些公司的运作机理,找出了与佳能等主要对手的差距,全面调整了经营战略、战术,改进了业务流程。标杆管理使施乐以一种崭新的目光看待世界。施乐过去的环境只会鼓励内部而不是外部竞争,一直依据老式施乐复印机的标准来衡量新型施乐机的质量。如果其他公司生产出更好的机型,这种旧标准将会毫无意义;施乐也需要采用一种全新的预算编制方式。过去的方法是,根据本年度的开销,并考虑某些可能出现的变化以及5%至10%的通货膨胀率,便可算出下一年度的预算。而根据新的目标化方法,预算编制的依据就是使公司处于最有竞争力地位的数据。标杆化成为施乐重振雄风的重要工具。

    “标杆比较”像野火一样烧遍了全公司,施乐紧逼自己的目标,让公司内的各个部门在测评自己的工作时要同其他公司内相似的部门作比较,甚至连律师和宏观计划人员也不例外。更有意义的是,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