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8节 标杆管理的缘起(1)(1/2)

    与竞争对手做标杆,告诉我们应当往何处去。

    ——大卫·科恩斯(施乐公司原CEO)

    鞋子法则一  面对鸡肋式的烂鞋,一双新鞋或许是更明智的选择

    当鞋子已经破烂到了无法再补的时候,只有更换一双新鞋才是最聪明的选择。如果企业如同“脚”,那么企业的管理方式就如同“鞋子”,当后者到了不破不立的时候,立也就在其中了。

    华为的“鞋子”

    华为的成长故事可以说是中国企业融入国际化经营的经典,《IT经理世界》是这么描述的:“一个公司在国际化道路上推进制度与人的国际接轨,以管理变革推动公司成长并长远发展……一个公司在‘洋为中用’还是‘全面西化’间的选择;一个公司在‘世界级企业’执著梦想与现实环境、现实能力间的努力。”

    根据相关报道,我们可以将华为的“鞋子”分成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1993—1996年):人治阶段

    当“巨、大、中、华”雄心勃勃开拓中国通信设备市场,即将在国内市场成就霸业的时候,华为的老总任正非却已经开始思考为自己的游击队制定“门规和价值观”了,这就是1994年开始制定的《华为基本法》。

    《华为基本法》可以说是华为最早的“鞋子”,本质上是“华为企业文化大纲”,而任正非的真正目的是要在华为站稳脚跟之后,迅速建立一个基于中国文化,但摈弃了其中糟粕、经过改良的华为文化,以便让华为的成功可以延续,并且走得更稳。比如,华为对团队精神的推崇,讲究“不让雷锋吃亏”等等,即便今天看来,也是企业长远基本理念的朴素版本。《华为基本法》是任正非希望“把华为红旗一直打下去”的一次努力,是华为从游击队走向正规军的一个转折点。

    1995年末,华为发生了著名的“市场部集体辞职”事件,即所有办事处主任、市场部正职先向公司集体请辞,然后接受公司的再挑选。任正非这么做的本意,是要在核心业务层寻求更高水平的新鲜血液,去除原先的“土味儿”,尝试在华为建立更统一规范的价值观和企业文化。

    2第二阶段(1997—2002年):制度化

    通过推行《基本法》,任正非意识到,华为必须要与其他的国际级企业使用同样的语言,而这个语言中最重要的就是管理和制度,这无疑是华为找到的一双新鞋子。

    1998年,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彭建锋在一篇文章中,提出对华为二次创业的建议:“在10年时间里,华为技术的发展要由技术跟进向技术领先的模式转变,产品发展要实现跟进和模仿向创新和改进相结合的模式转变。”

    也是1998年,任正非在《华为的红旗到底能打多久》一文中说:“我们制定的产品和管理规划都要向西门子、朗讯等靠拢,要跟随并超越他们。”

    华为正在物色的这双新“鞋子”是中国企业从来没有穿过的,按任正非的说法就是“软的不行,就先上硬的”,从流程和财务制度这些最标准化甚至不需质疑的“硬件”开始,然后从局部到整体,从制度管理到运营管理逐步“西化”,潜移默化地推动“软件”的国际化。这个穿新鞋的过程是华为基于客观限制所选择的一条道路,也是一条极为艰难的道路,需要领导人对企业的超强影响力,需要花得起钱请“洋师傅”做长期辅导,更需要企业对“世界级”梦想的极端执著。

    标杆管理在华为物色和适应“鞋子”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1997年末,任正非去美国访问了IBM、休斯、贝尔实验室和惠普等世界顶级企业之后,撰写了一篇《我们向美国人民学习什么》的文章。随后,一场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开始了:

    1、产品研发以IBM为标杆。华为首先引进IBM的IPD(集成产品开发)标杆,认为IBM在管理流程方面的经验总结已是不需要被创新的真理了,所以坚决地采用了“拿来主义”。按任正非的说法就是:“我们不要去发明轮子。”

    但这项标杆管理活动在当时的华为内部阻力不小:一切要按流程来,会不会反而降低效率?任正非为此发动企业内部《管理优化》报和《华为人》报宣传,并在大小会议上讲解IBM的IPD如何成就世界级企业的管理,甚至提出“先僵化、后优化、再固化”的方式,喊出“要穿美国鞋,就必须削足适履”的口号。有意思的是,华为的管理提升仍然是在口号和“运动”的推动下完成的嬗变。

    2、随后,华为又引入IBM的ISC(集成供应链)运营标杆,这让华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进入了全面模仿甚至“膜拜”IBM的状态。

    3、接着,华为又引入HAY(合益)做人力资源管理咨询,为华为设计职业化的人力资源体系,用另一个制度来树立明确的标尺,促进员工文化和观念的转型。除此之外,任正非有意识地淡化华为曾经个性鲜明的企业文化,提出“把企业文化融入制度”。

    4、尝试邀请Mercer(美世)公司为其重新划分组织结构,希望实现集中度较高的类似IBM的“超矩阵”管理模式。不过Mercer制定的全面学习IBM的集中式方案,最终并没有被华为采用。因为“集中模式”对高层管理者的要求非常高,任正非也许担心华为的管理者们(甚至包括他自己)达不到要求而暂时按兵不动。

    在打造新鞋子的过程中,任正非首先提出“削足适履”的创造性观点,要求华为对于“西学”必须“先僵化、后优化”,强制性地禁止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