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是狼狈为奸?(5)(1/2)

    1985年5月,哈里斯制图公司管理层为了筹集资金,决定对公司股票进行二次发行。这样做虽然符合公司和股东的长远利益,但会立即稀释米尔肯等合伙人的股份持有量。正当哈里斯制图公司委托德莱克赛尔·伯恩汉姆·兰伯特公司操作这次发行时,米尔肯决定抵制此事。按照他的计划,先让哈里斯制图公司股票二次发行流产,然后,无论该公司喜欢与否,它将被卖掉,以向合伙人折现巨额利润。

    为此,米尔肯及其贝弗利山分部的同事立即开始向客户(包括布斯基)推销哈里斯制图公司,为寻找买主做铺垫。5月22日,即按计划举行股票二次发行的前一天,哈里斯制图公司管理层惊愕地发现,一场收购威胁似乎正在逼近。同日,米尔肯命令布斯基开始购进哈里斯制图公司的股票,购股量要达到股票总数的5%以上。然后,布斯基可以向证交会提交文件,向外界宣布哈里斯制图公司已成为一个收购对象。布斯基立即按照米尔肯的指示行动。同时,与以往一样,布斯基购入的这些股票有米尔肯一半。

    由于股票突然被炒卖,而且可能面临收购威胁,哈里斯制图公司不得不放弃举行股票二次发行。米尔肯的第一步计划实现了。为了实现第二步计划,必须找到真正的买主。于是,米尔肯命令能言善辩的营销员们分头行动,物色愿意购买哈里斯制图公司的人。他们把焦点集中到AM国际公司上,该公司是德莱克赛尔·伯恩汉姆·兰伯特公司的客户,对印刷业务有兴趣。与此同时,按照米尔肯的吩咐,布斯基继续向哈里斯制图公司施加压力,对该公司股票的持有量达到了8%以上。斯坦伯格也在向该公司施压,开始囤积该公司的股票,持有量增加到了5%以上,并也向证交会提交了汇报材料。现在,哈里斯制图公司发现有两个潜在的袭购者正对它虎视眈眈,它感到自己腹背受敌。

    在这种情况下,当AM国际公司最后以每股22美元的价格对哈里斯制图公司发出“友好”收购时,哈里斯制图公司几乎是求之不得地扑进了它的怀抱。对米尔肯来说,收益滚滚而来,合伙人折现3000多万美元。布斯基在哈里斯制图公司股票上赚了560万美元,德莱克赛尔·伯恩汉姆·兰伯特公司赚了630万美元。哈里斯制图公司作为一个独立公司无端被毁,沦为AM国际公司无足轻重的一员。

    就这样,米尔肯和布斯基相互勾结,狼狈为奸,肆无忌惮地进行全面的犯罪活动。综合来看,他们的犯罪活动包括许多技术犯罪和一系列金融犯罪。在金融犯罪中,他们先是进行内幕交易,继而披露虚假信息,实施税务欺诈,人为操纵市场。然而,对于他们的犯罪活动,令人震惊的不只是犯罪种类之多或频次之繁,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这些犯罪活动如何成功钻过证券法律的空子,瞒天过海,畅行无阻。这些犯罪活动只是发生在某项金融活动过程中的一个个“插曲”,而这些金融活动(如恶意兼并)表面上是完全合法的。

    这就是米尔肯与布斯基犯罪活动的美妙之处。他们两人之间结成的关系比布斯基与西格尔或与利文之间形成的关系要有价值得多,而且这种关系似乎更加安全。他们的活动只有他们两人知情,外界根本无从知晓,甚至连蛛丝马迹也发现不了。米尔肯从来不会背叛布斯基,因为布斯基一旦出事会很快把他牵连进去。尽管两人经常发生争执,有时大声吵闹,但布斯基对他们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感到安慰。

    他们之间的关系还有一个特点是布斯基很清楚的。米尔肯是他们创造利润的发动机,因为他毕竟是德莱克赛尔·伯恩汉姆·兰伯特公司客户的业务活动和机密计划的知情者。布斯基只不过是米尔肯命令的执行者,是额外资金的来源处,是米尔肯大型阴谋活动的掩护伞。

    有时,米尔肯让布斯基买卖某些特殊证券;有时,布斯基借助于米尔肯发挥自己的优势。他们的犯罪活动步伐不断加快,接着又先后参与了多起收购案,米尔肯仍是主导力量。这些收购案涉及以下公司:绿树阿克赛普顿斯(Greentree Acceptance)公司、因瑟奇(Ensearch)公司、国民保健公司、美国连锁医院公司、森德拉斯特(Centrust)银行、迈普科(Mapco)公司、美国广播公司(ABC)和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

    布斯基交易的股票数量不断增多,令他的主管会计穆拉迪安越来越头疼。穆拉迪安需要不断对“专案”夹里的账目类别进行更新,因为布斯基经常增加或更改持股种类或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