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华尔街之星(9)(1/2)

    一天,德莱克赛尔·伯恩汉姆公司的营销员加里·温尼克给他一个客户从米尔肯手里买了一些债券,温尼克在利差上挣一点的1/8。(一“点”就是债券价格面值的1%,这样,如果利差是100万美元,一点的1/8就是1250美元。)温尼克发现米尔肯的利差实际上有30点,自己独揽了利差的29又7/8点,他对此怒不可遏。他对米尔肯的贪婪程度非常震惊,他和米尔肯毕竟是同事,但米尔肯对他也这样狠。温尼克去米尔肯的直接上司坎特那里去投诉,但坎特没有管。到1976年,温尼克悟出来:米尔肯是“财神”,谁都不能惩治他。

    对米尔肯来说,做债券业务只是另一种交易,交易人从另一方获得的利益越多越好。在随后的几年里,米尔肯的同事们会在交易台上惊奇而又高兴地看到他是怎样从交易对手那里一点一点地挤得利益的。几乎没有人能占到他的便宜,如果有,他就会争取把这个人雇来为他服务,沃伦·特莱普就是一个例子。特莱普原是迪安·威特公司的固定收入交易主管,有一次他卖空一些不动产投资信托证券,交易的对方是米尔肯手下的人。结果,该证券价格急剧下跌,给米尔肯造成了严重损失,而特莱普收益甚丰。于是,米尔肯要手下的人去了解迪安·威特公司的这个交易人是谁,然后把它挖到德莱克赛尔·伯恩汉姆公司来。就这样,特莱普成了米尔肯的交易主管。

    随着米尔肯业务的增长,约瑟夫的业务也不断增长,只是增长速度可能不像米尔肯的那样引人注目。约瑟夫立即着手加强德莱克赛尔·伯恩汉姆公司金融业务人员的力量,聘来了几个他在希厄森公司的同事,这些人中有约翰·基西克、赫伯特·巴切勒、弗雷德·麦卡锡、约翰·索蒂和大卫·凯,由他们组成一个兼并收购业务部。约瑟夫还雇来了一个名叫利昂·布莱克的哈佛商学院毕业生,这个圆脸的年轻人很傲慢,而且刚愎自用。他的父亲是联合商标(Unitd  Bramds)公司的负责人,他在哈佛商学院读书时,他父亲因丑闻事发从办公室窗户跳楼自杀。

    为了使德莱克赛尔·伯恩汉姆公司在吸引投资金融业务上建立自己的优势,约瑟夫决定把大投资银行漏做的某些新兴业务或小公司作为主攻目标。公司开始把研究范围扩展到场外交易的股票,虽然这种研究不能立竿见影给公司带来利润。公司金融部千方百计开拓业务,这样到1977年,金融部的奖金额达到了100万美元。

    1977年的一天,约瑟夫告诉米尔肯,公司的一个客户:得克萨斯国际公司需要筹集资金,但公司的债务已经很高,不能取得投资资信,因此想请德莱克赛尔·伯恩汉姆公司策划一种公开的高收益债券,承销并直接向外发售。对德莱克赛尔·伯恩汉姆公司来说,这将是原始发售一种新债券,不是它以前惯常做的二次销售。

    米尔肯说他试试。接着,他做了这项业务,并轻而易举地发售了3000万美元的债券,从中索取3%的承销费。那一年,他接下去又为其他一些因别的原因不能筹到资金的公司发售了六只债券。大约与此同时,他提出了高收益共同基金的想法,允许小型投资者投资多种类型的垃圾债券。米尔肯的低等级债券流通之梦就要实现了。一场金融革命的机制已经就位,就在鄙视低等级债券的华尔街精英们的眼皮底下。

    这时,温尼克奉坎特之命调到公司高等级债券业务处工作。他也买卖一些米尔肯的高收益债券,很快就成为公司里低等级债券处之外成绩最突出的营销员。他工作非常努力,每天都工作很长时间。一个星期五晚上,他向米尔肯提到他和妻子周末要去韦切斯特县选购房子。米尔肯含义不太明确地说:“什么也别买。”不久,他让温尼克为他干,跟他到遥远的加利福尼亚贝弗利山附近的世纪城去工作,那里是他的老家。

    那时,米尔肯两岁的儿子乔治身体不好,父亲又患癌症。他之所以做出迁往老家工作的决定,想离家人和儿时的朋友近一些是因素之一,但决不仅仅是因为这些。已成为不争之实的是,米尔肯的成功与德莱克赛尔·伯恩汉姆公司关系甚微,而公司的成功却与米尔肯须臾不可分。公司总裁伯恩汉姆有名无实,除了日益无利可图的零售经纪业之外,他基本一无所知。他进行公司合并是精明的一招,合并后他认识到了米尔肯的潜力,并对米尔肯进行严格控制。坎特的影响更小,他是一个过气的交易员,新兴的电脑运算和新开发的复杂策略使他有些落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