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用“请求”不用“命令”(1/2)

    我们已经看到要求、命令和强制等等是如何引起抵触情绪的,用请求而不用命令的方式可以克服这种抵触情绪。

    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请求而不是命令,使交流的大门敞开。这样才有可能合作或者达成双赢的结果。

    用请求不要用命令的口吻,提出改善的意见,变抱怨为请求。一旦你发现这样做的好处,养成这样的习惯是很容易的。

    不要说:“我需要你在中午以前准备好!”试着说:“如果可能,我希望你能在中午以前准备好”。(如果别人说“不可能”,你还可以作出一定的让步,或调整他们工作的优先顺序。)

    不要说:“不要那样做!”试着说:“我觉得这样做可能更容易些。”

    不要说:“我不喜欢你去做!”试着说:“你不介意我让X去做吧?”或“我希望你让X去做”。

    不去要求,不去命令,不去威胁,就不会有反抗。用第一人称来解释问题用“请求”而非“命令”的另一种方式是用“我”来叙述。这是另一种肯定式的交流技巧。用“我”详尽地叙述个人行为,并且说明它将对你产生什么影响,或为什么是重要的。

    用“我”去沟通,往往比命令、威胁、抱怨、暗示或其他非肯定式的要求,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用“我”叙述,能帮助你平静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不是责备别人。例如:要别人改变他们的行为方式的请求,“我”开始,可以帮助你清晰地表达,而不会使别人警惕或防御,增加你想达到目标的机会。

    当你对某人感到气恼或想请求他们不要做某事时,用“我”来叙述。

    用“我”开头的陈述句包含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你所听到的、看到的或你认为的事实是这样的(不要用责备的语气,而用中性的词汇),比如:“当你……”

    第二部分:你的感觉是怎样的(而不是你认为怎样),比如:“我觉得……”(表达一种挫折、烦闷、气恼、兴奋、乐极生悲或受到伤害的感觉)

    第三部分:事情为什么重要,起初为什么没有效果,你可以这样开始:“因为……”这三部分的次序可以变换出不同的结果,请确认什么是最重要的,然后运用这三步骤。

    对于第一部分的运用,首先要以事实和行为来叙述,用具体的、非判断的中性词汇,确保你提到的行为是可以观察到的,而不用解释,并且这种陈述要简短。

    对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