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利人者利己”(2)(1/2)

    了解顾客的需求顾客想要什么呢?怎么才能了解他们的需要?为此经理人们就必须走下他们的奥林匹斯山,走进他们的商店。市场调研和尼尔森数据的作用毕竟有限,因此要测试、聆听、观察、切身感受顾客的需要。自己当一回顾客的方法是比较有效的,判断自己店里生意如何的最简单方法,莫过于自己扮演一次顾客,去购一次物,商业上称为“到自己店里购物”。重要的是模拟要真实。购物前先写好购物单,要去店员们都不熟悉你的店铺。只有自己作为一名顾客站在货架前,才能发现很多重要的细节。做这件事根本不需要懂什么分类学。记住,不是经理夫人,而是经理本人亲自去买。按照阿尔迪的想法,没有比坚持简单更为简单的方法了。自己先作为顾客购买一次东西,就会了解超市的方方面面。往往如此这般之后,就再也不需要找什么专家顾问了。举两个小小的例子,可能每个人都有过类似的经历。我刚买了一套三本关于伊斯兰的书,第二本我忘在了飞机上,于是我想再买一本补齐这套书。汉堡的一家书店说,这套书不单卖。难道我非得因为丢了其中一本而再花45欧元重新买一套?另外一家书店说,可以去赫尔德出版社问问,或许可以破例单买一本。两个星期之后我得到了第二本,并且是免费的!还有一个让人难忘的例子,巴德塞格山的一个家具公司在沙发售出两年后免费补寄了出售时缺少的一个靠垫,没有让顾客办理任何手续。当初在购买时,顾客根本没有发现少一个靠垫,因为这个少了靠垫的沙发看上去也很完整,似乎不缺什么。之后他无意间看到了一个一模一样的展示品,发现比自己的多了个靠垫,于是联系了这个家具公司。这家公司相信了自己的顾客,给他寄去了一个新靠垫,因为这是他们的原则。这就是顾客导向的一个具体范例,和顾客的联系就是这么建立起来的。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但是也有很多时候并不是这样的。可能不是这样的时候更多一些?比如:德国电信在凌晨1点钟左右有两个小时不能接受早晨起床提醒的委托,因为自动应答会告诉你现在忙、占线。顾客会相信这种说法吗?他们会不会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