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管理行为,尽在掌握(2/2)

些,正是现代管理学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近代管理学肇端于20世纪初的西方国家,发展至今,体系渐趋完备、框架日益成熟。我们目前的管理学研究,基本上没有跳出西方的框架。例如,行为科学作为管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以科学方法对人类行为作出系统的研究,自1956年以来,对管理的助益,十分显著。然而行为科学的许多结论,都是根据西方的社会环境和人文特征而得出的,诚然有其科学性,但难免也会产生局限性。毕竟,专门拿西方人的行为来研究,只能够明白西方人的行为;这些结论,如何能用到中国人头上?如果身为中国企业的管理者,即使熟谙现代管理理论,却不了解中国人的心理倾向、性格气质、言行特征,那还怎么能管好中国人?

    事实上,中国作为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古国,管理行为的历史几乎同样久远,并且中国人的行为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明显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明显和西方人大相径庭。因此对于管理中国人而言,如果仍然照搬西方的管理模式,食洋不化,那无异于南辕北辙、缘木求鱼。

    但有人却认为:我们不需要刻意强调中国式管理,毕竟人的行为都是大同小异的,中国人和外国人看起来也差不多,都有着普遍的共性呀;在西方管用的那一套,想必也能适用于我们,照搬就是了。此话看似有理,但须知中国的风土人情,却实实在在地影响到中国人的管理,丝毫不容忽视。哪怕西方管理学“放之四海而皆准”,它既然到了中国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也得接受中国的改造。只有运用中国人自己的方法来解决中国人的问题,才会事半功倍。

    但是,我们既然要辨析中国式的管理行为,那首先自然要明确,“中国人”究竟应该如何界定,是不是所有的中国人都会遵从中国式管理行为来行事呢?

    我们这本书里所指的中国人,应该秉持孔子的立场:“凡是接受中华文化,以中国文化为依据而言行的人,不论其血统、出生地、国籍如何,都是中国人。”如果根本不重视中华文化,或是鄙视中华文化,不依中华文化而行的人,在这本书里,不把他们界定为中国人。

    由此看来,要真正懂得中国式管理,就得先了解中国人的管理行为;要了解中国人的行为特征,还是先从中国文化入手吧。

    宝利嘉管理研发中心

    《宝利嘉文库》编辑部

    陈克祥

    2003年9月于北京大慧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