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鱼菜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中国人的管理能耐: 中国人管理系列 > 第9节 兵家的斗争手法和能耐(2)

第9节 兵家的斗争手法和能耐(2)(1/2)

    因敌制胜,求之于势

    孙子认为:“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应当“因敌而制胜”。所以真正有经验、有能耐的将帅,非常善于顺时应变、因地制宜、权衡大局、因势利导,从不墨守陈规、死抠教条。像赵括那种只会纸上谈兵的书呆子带兵指挥打仗,只能传为千古笑柄。

    在实际的作战中,理想的随机应变和用势之策应当考虑下面几点:

    (1)组织好自己的队伍。队伍的编制要严密,指挥要统一,但在关键时刻又要授权部下,随机处置,灵活作战。孙子要求军队成为“实”的团体,步调整齐,军纪严明,遇乱不乱,遇敌不散,这样兵势才能操在统帅手里。

    (2)鼓足士气。俗话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可见士气的重要性。一个优秀的军事统帅,必须想方设法笼络人心,鼓舞士气,使士兵“可以为之生,可以为之死”。为了达到鼓舞士气的目的,将帅们不妨采取一些非常手段。楚汉相争之际,项羽的“破釜沉舟”,韩信的“背水一战”,就是典型的激励士气的方法。兵书云,“置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便是这个道理。然而三国时,那个志大才疏的蜀将马谡,在街亭要地也运用了这一军事指导方针,屯兵山顶绝地,而且还振振有词,谓之“居高临下、势如破竹”。结果自绝粮道,兵败如山倒。这些经验和教训,既生动也深刻。

    (3)杂于利害。因敌制胜,应当考虑正反两个方面的因素综合决断,以免失之偏颇,反为敌人所迷惑。孙子说:“先知迂直之计者胜”,也就是说,要能从迂中见直,直中见迂,不利中见利,利中见不利,并且善于化弊为利。

    攻守兼备,争取主动

    打仗跟下棋是一个道理,都要争取主动。无论是下象棋还是围棋,先手往往会占有一定优势,因此在两军较量的时候,抢占先机格外重要。俗话说,“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就是要求人们牢牢把握先发优势。

    然而中国人在斗争中崇尚争先的同时,也主张攻守转化;也就是说,既讲究先发制人、先声夺人,又讲究后发制人、以柔克刚。这才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大智慧,很多西方人却不曾有这样的观念。因为中国人很讲究以退为进,很善于迂回出击,杀回马枪更是拿手好戏。三国时关羽诛文丑,徐晃破关平,用的就是回马枪,俗称“拖刀计”。而在两军对垒时,更不会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往往通过预先示弱以诱敌深入,然后再出其不意地后发制人。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