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12节:中国独生代消费(2)(1/2)

    三  理论链接:消费世代

    消费世代理论基本假设是:出生于同一时代的人经历过共同的社会、政治、历史和经济环境,因此会产生相似的观念和行为(DellHawkins,2000)。“世代”(generation)代表的是一类具有一定共性的消费群体,重点不在于消费者的生理年龄,而是主要考虑消费者出生年代和成长经历的不同。

    中国消费者世代划分西方学者海尔姆特·S(Hellmut Schütte,1998)最初对中国进行世代划分,他把中国消费者按世代细分为三代,如图表11-1所示。

    图表11-1  施丘特(Schütte)的中国消费者世代细分法(三分法)出 生 时 间消  费  者1945年以前“社会主义信仰者”一代(the“socialist”generation)1945~1960年“失落”的一代(the“lost”generation)1960年以后“关注生活方式”的一代(the“lifestyle”generation)

    施丘特的划分显得有些粗略,未充分显示中国社会的快速变化,CMC在此基础上做了进一步的细分,见图表11-2。

    图表11-2  CMC中国消费者世代细分法(五分法)出 生 时 间消  费  者1945年以前“社会主义信仰者”一代(the“socialist”generation)1945~1960年“失落”的一代(the“lost”generation)1960~1970年“幸运”的一代(the“lucky”generation)1970~1980年“转型”的一代(the“transform”generation)1980年以后“独生代”一代(the“OCG”generation)

    美国的婴儿潮世代、X世代及N世代

    婴儿潮:1946年1月至1964年12月,这19年间共有7720万婴儿出生,约占1997年人口的29%(1997年底的人口数为2689亿)。由于当时电视的普及,这一时期内出生的人也被称为电视世代。

    X世代:1965年1月至1976年12月,这12年间共计有4490万个孩子出生,约占1997年人口的16%。由于这代人受到排挤,因此又被称为X世代(X取自“eXcluding”一词中的字母“X”)。

    N世代:1977年1月至1997年12月,这21年间大约有8810万个孩子出生,约占1997年人口的30%。这代人伴随着互联网络而成长起来,因此被称为N世代。

    CCB系列个案4:一个独生子女的自白——我的消费观

    L小姐,广州人,1979年生,独生子女,广州某著名高校三年级研究生,即将进入某著名外资企业工作。本个案根据2004年3月11日对L小姐作的深度访谈整理。

    我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父母都是工人,家庭环境中等吧。但因为我是独生子女,从小还是会受到父母的娇惯。他们很疼我,手里有10元就会给我5元,对我的要求基本上都会满足的。加上在学校我的学习成绩又很好,老师啊、周围的同学啊,对我都很关照,所以我觉得我自己很幸福,真的有点“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感觉呢!

    上大一的时候,我的学费(3500元)还是向家里要的。上了大二我就开始自己打工赚钱,经济上不再依赖家里了。我读大学期间做过很多兼职,比如卖电脑啦、卖手机啦、卖pizza啦,甚至做过酒楼里的啤酒小姐,读研究生后还到过一些大公司去做过sales,挣的钱还算可观,交够了学费,满足了日常生活的开支,还能攒些钱,花在别的地方。

    我每天上网超过4个小时。在网上看看新闻啊,上上校友录啦,QQ、MSN聊聊天啦,查查资料啦……我还常常在网上购物呢,比如买书、订机票、订酒店住房,觉得挺方便的。平时除了上网我还喜欢看电视。什么电视节目都看,比如时事新闻啦、娱乐八卦新闻啦、体育节目啦都看。晚上有时听听广播,主要是一些深夜的情感热线节目。

    我基本上不怎么存钱的,赚多少花多少;手中还有一张中国银行的长城信用卡,可以透支1000元。

    我很舍得在自己身上花钱。我觉得把钱存在银行里最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