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培养富足之心(2/2)

正的意义,他享受宁静和孤寂,他在反省中看见自身的不足,他把自己准备得很充分,再投入步调紧凑的生活中去。

    (2)帮助他人而不求回报

    因为太富足,他任意地帮助他人,不求名不求利不求回报。他知道内心里献出东西,依旧会从内心里产生出来。他就像自己的一家能源工厂,生产力很高,永远能提供满足。

    (3)不自怨自艾

    个性富足者对损失看得很淡。他相信相对于整体而言,损失的不过是小小的局部。他们不会不能释怀,不会老是对自己怨艾和指责,知道谁都有犯错的时候,他们勇于承认错误,并宽恕自己和他人,他只是采取行动来挽回损失。满心喜悦地做着自己能力范围的事。

    (4)放弃“多多益善”的想法

    只要你拥有“多多益善”的想法,认为物质生活“越多越好”,你就永远不会满足。

    每当我们得到什么,或达到了某目标,我们大部分人仅是立即再继续到下一件事。这压制了我们对生活和我们许多幸福的欣赏。例如,当你买了一辆车之后,下一步的问题就是:“什么时候能够换一辆性能更好的车。”就像是无论我们做什么——买一套房子或一台电脑,吃顿饭,找个搭档,买些衣服,甚至是赢得声誉——从来都没有够。

    克服这一暗中为害的趋势的诀窍是说服你自己,越多并不越好,问题不在于我们没有什么,而在于拥有更多的奢求。学会满足并不是说你不能、不会或不该想得到比你的财产更多的东西,只是说你的幸福不要依赖于它。你可通过更着眼于现在、而不是太注重你想得到的东西来学会安享现有的一切。当怎样才能使你的生活更好的想法进入你的头脑时,轻轻地提醒你自己,即使你得到了你想要的,你也不会感到更满意,因为“想要更多”的思维模式使你仍想要得到更多。

    你可以建起一种新的欣赏你已享有的幸福的思维,以新的眼光看待你的生活,就像是第一次看到它。当你建起这一新的意识,你将会发现,当新的财产或成就进入你的生活,你的欣喜程度将被提高。幸福的一个极佳衡量尺度就是你所拥有的和你想得到的两者之间的差异。你可以将一生用在去得到更多的东西,永远在追逐幸福——或者你也可以仅仅决定有意识地减少所需。后一策略要更容易、更充实得多。

    诸葛方终于心悦诚服地听从了爸爸的意见,放弃了买车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