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2节 成长型企业最脆弱(2)(2/2)

又慎,做到理性决策、细致管理,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方向和执行错误,使企业遭遇困难和波折。

    3、成长型企业的通病

    财富是无限的,市场是无穷的;而相对于财富和市场,**更显得永无止境。有**就有痛苦,有痛苦就有诱惑。在生存恐慌和成就伟业的**驱使下,企业和企业家经受着各种不同的**诱惑和痛苦折磨。成长型企业普遍存在三种不健康心态,即过度焦虑、急功近利和妄自尊大。这三种浮躁心态又集中表现为容易受到诱惑,这就是成长型企业的通病;如不及时治疗,必将给企业成长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

    ●过度焦虑

    成长的理想,原本应该成为企业寻求创新、不断进步的动力源泉。但对不少企业而言,“成长”更像是一种强迫症,时时刻刻萦绕在企业家们本已疲惫不堪的心灵之中,放之不下也挥之不去。

    由于害怕失败、害怕被淘汰、害怕做不大,为数不少的企业家在此心态的支配下,忽略了树立科学的远景目标,过度关注眼前利益,把赚多少钱定为企业目标,目光稍微远点的也只是将企业有多少资产作为奋斗目标。这样,往往会导致企业的短期行为。比如,有的企业遇到暂时的困难,就开始沉不出气,轻易放弃既定的方向和目标;有的企业什么赚钱搞什么,什么热做什么,今天炒房地产,明天玩股票金融,赌博心理很重;有的企业热衷于搞兼并收购,以为这样就可以完成任务,做成一个好的、成功的企业。其结果,不但没有能够有效促进企业成长,反而形成恶性循环,一旦再次出现困难和问题,更进一步加重了这种焦虑心态。

    事实上,企业成长的过程永远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需要经过一定的积累;而且,也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遇到挫折和磨练在所难免。关键是要坚持和有针对性地调整,就像登山一样,在艰难的攀登之后才有可能一览天下美景。

    ●急功近利

    很多企业总是抱着急功近利的心态,其对成长的理解也带有很强的机会主义色彩。这实际上正是国内部分企业之所以短命的根本原因之一。

    随意编造经营业绩、制造“良好”的财务数据、上市圈钱、操纵基金、欺骗股民和商业欺诈等不良手段,已经成为一些企业发财的重要途径。还有一些企业总是指望靠一项优惠政策或者打政策的“擦边球”、玩政策方面的“猫捉老鼠”游戏,来获得快速地成功。更有不少企业利用中国体制转轨的特殊发展阶段,将制假、贩假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以此发家致富。

    上述都是一些极端现象,但有一点毋庸置疑: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环境的日益成熟,市场的选择功能和淘汰功能正在逐渐强大,微利已取代暴利,消费者主权已取代生产者主权,买方市场已取代卖方市场,没有竞争力的企业将会感受到生存的极度艰难,缺乏诚信的企业终将得不到消费者的承认,最终遭到唾弃、被淘汰出局。

    ●妄自尊大

    有驾驶经验的人都知道,越是平坦宽阔的大道,人的精神就越容易麻痹,开车时越容易出问题;因此,建设部门在设计高速公路时,有时会故意裁直取曲,制造一些弯道。做人做事也是这样;一个人如果人生太顺利了,便难免自以为是,目空一切。如果这个人又恰巧是一个企业家,那就麻烦了,他的企业离“出事”不会太远了。有人说:做企业不怕不赚钱,就怕一开始就赚钱,而且赚大钱。一开始不赚钱的企业,只要他熬得住,方向对头,早晚有赚钱的一天;而一开始就赚钱,而且赚大钱的企业,他赚的钱早晚都会是别人的,他等于是在替别人打工,替别人看家守业。这里面的原因,就在于“顺”。人一顺,就不太容易守“规矩”,不把“规矩”放在眼里,不把“规矩”当一回事。

    企业在取得一定程度的成功之后,企业家的自我感觉就会与创业初期的战战兢兢大相径庭,就像走稳了路的小孩忍不住想奔跑一样。于是,习惯了创业初期“核变式”发展速度的企业家对于正常的利润和发展步伐感到索然无味,再加上无往不胜的过往经历,使得一些企业家很容易形成自我崇拜和好大喜功,在成功和吹捧面前表现得难以自持,认为没有什么自己办不到的事情。许多企业之所以短命,与这些企业的成功经历和企业家自我感觉良好的个人心态有很大的关系。在这种心态驱使下,一些企业热衷于“复制成功”,往往把短缺经济下、偶然条件下或某个行业的成功经验,当成了无往不胜的武器,不经过认真论证,一拍脑袋便进入另一个自己并不熟悉的领域;结果根本无法在这些领域取得竞争优势,失败当然就无法避免了。于是,在很“风光”地投下巨资之后,令人遗憾地大败而归,有的企业因此而一蹶不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