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鱼菜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帝国的回忆 > 第五篇 酸涩的外交 李鸿章访问纽约记

第五篇 酸涩的外交 李鸿章访问纽约记(2/2)

尽力向总督的马车靠拢,道路两旁的警察很难将他们推回原位。

    在几个上尉军官的帮助下,警督柯莱特做出的警卫部署非常出色。为了更好地完成任务,他比原计划多抽调了30名警力,因此承担这次警卫任务的警察总数达到了300人。

    大约50万人观看并欢迎清国总督

    游行队伍迈着轻快的步伐转入百老汇大街。沿途热情的观众挤满了街道两边的各个角落。开往上城的电车不得不停止营运,开往下城的电车也都聚集到了休斯顿街电车总站,这使得百老汇大街空旷无比。

    走在队伍前后的人群不断爆发出阵阵欢呼,军乐队奏响了进行曲,队伍很快行进到纽约证券交易所,经纪人们聚集在那里热情欢呼,他们为李总督欢呼,为乐队欢呼,为骑兵欢呼。交易所屋顶上悬挂着只有欢迎国宾时才悬挂的四面旗帜。在美国快递公司大楼上也升起了三面旗帜,而互利保险公司大楼挤满了人,他们也为李总督热烈喝彩。

    在邮政大楼前,有几辆电车被一些卡车堵住了,出现暂时的混乱。拥挤的人们在街道中间来来往往,影响了警察的疏散工作。警方好不容易才疏通了游行道路。李总督对邮电局很感兴趣,他指着大楼不停地向卢杰将军询问着什么。

    经过华盛顿拱门

    当队伍行进到第四街时折向左转,穿过华盛顿广场,来到华盛顿拱门下。听着卢杰将军的介绍,李转过头来,仔细地打量这道拱门。在门下经过时,他对此门的建筑特色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

    在第五大道十九街,有一个小男孩向李的马车扔了一个煎柠檬,幸好李很敏捷地躲过了这“飞弹”的袭击,未造成任何伤害。

    巨大的人流汇聚在第五大道三十三街等候,骑警为车队开道,并成排地列在街道两边,一直护卫总督一行抵达饭店。警察还将饭店围了起来,骑警队又在他们外面站了一圈。

    在第五大道上行进时,有六位妇女从二楼窗户前伸出大清国的龙旗向游行队伍挥动着。这立即引起了总督的注意,他微笑着向她们点头示意,表示接受她们的礼遇。

    非常有趣的一件事是你能从观看游行的观众中分辨出他们的身份来。在西区,从事海上事务的人居多,而在百老汇大街上主要是银行经纪人和商人,在中城以城里的纨绔子弟和酒店客人居多。形成对比的是,越到上城,观众的热情越低。据统计,大约有50万人观看了此次游行。

    美国前国务卿和华商在华尔道夫饭店迎接

    李鸿章从炮台公园到达华尔道夫饭店的情景与先前一样的隆重热烈。“圣路易斯”号邮轮抵达纽约以及李将从百老汇经过的消息很快传到那些想一睹清国政治家风采的人们那里。游行开始时,由骑兵开道,进入三十三街时遇到了许多民众。警察及时采取措施,通道才被疏通。

    骑警队进入三十三街后,立即沿街道南侧排成一列担任警戒,跟随在马车队伍后面的美国第六骑兵旅的骑兵则直接进入第五大道靠饭店的一侧列队,他们身着佩有黄穗带的蓝制服,骑在装饰过的战马上。

    在第五大道靠饭店的一侧有两面巨大的黄色清国旗帜在风中飘扬,其中一面呈三角形,旗上分别缀有一条绿色的龙和一条青色的龙。警察随处可见,他们表现得很称职。当载着总督、卢杰将军和助理国务卿诺克赫尔的马车从第五大道驶入三十三街时,从人群中爆发出了经久不息的欢呼声。

    受到大清国驻美领事和纽约侨界的欢迎

    大清国驻美领事已为总督在饭店举行招待会做出安排。来自六个公司的华商代表排成两路在专供总督一行使用的电梯口等候,他们像军队一样整齐地站着,面无表情地等待着尊贵的客人。

    当第一辆马车到达饭店门口时,美国前国务卿约翰·W.佛斯特迎上前去,两人像老朋友一样亲切握手,并肩进入饭店。从前厅大堂到走廊,各处都挤满了饭店的客人。夫人们也跟着鼓掌欢迎清国总督。但所有这一切好像都未能感染总督,他环视左右衣着时髦的上流妇女,面容表情严肃。尤其当他穿过华商们夹道欢迎的队伍时,对他的同胞也没给什么好脸色。电梯缓缓而上,他被引进客房,格兰特上校已在那里迎候。

    厨子多多、行李多多

    紧随总督进来的是随侍人员,包括秘书和译员,然后是厨师。代表团带来了十几个厨师,厨师长是一位个头很高、年纪不详、表情木讷的男人,身穿晦暗的黑长袍,他的作派像是总督的下属官员。可能是因主子身居要职之故,他也不随便与饭店的人讲话,而且好像也看不出他有交流的愿望。他只是简单地环顾四周,显示出对周围环境很满意的样子,然后上楼,等候着主子的吩咐。

    待代表团所有成员都进入客房后,施领事和组成迎宾团的六位华商公司代表才去拜望总督。他们在那里足足待了半小时,所有的人都穿着有马蹄袖的宽松长袍。

    总督一行的行李、厨师的厨具和总督的专用座椅也很快到了。由于挤在三十三街上看热闹的人太多,行李车过不来,行李只好从第五大道的旁门抬进饭店。尽管守卫的军警已经撤离,无甚稀奇事可看,但在饭店周围的街边还是滞留了一大群人不愿离去。接见完当地侨界代表后,总督回房歇息。其他人也一样,只有厨师例外,他们正安装厨具并立即着手为总督准备晚餐。

    总督就寝很早

    昨晚当李总督准备进晚餐时,清国大厨走进华尔道夫饭店的厨房,他带了两名助手和许多厨具,还有很多从天津带来的奇特食物。厨师们准备着晚餐,并把做好的饭菜送进李的卧房。晚餐有燕窝汤、烤鸡、鱼翅和米饭,还有一杯淡葡萄酒。李的私人医生总建议他要少吃正餐。他在美国第一个晚上做的事使人感到怪异,这也使他的名声大增。

    李总督大约7点钟开始用餐,8点钟刚过他就睡了。据说他总是早上6点钟便起床,昨晚也无人拜访,就是休息、吃饭、睡觉。

    总督秘书林桐福昨晚向记者透露了有关总督的许多情况。他说,总督对美方的接待表示非常满意,他感觉到在美国受到了“热烈欢迎”,他为美利坚合众国的美丽、强盛和伟大深感欣慰。

    曾为总督当过四年医生的乔治·马克博士非常和蔼、有礼貌,他从天津医学堂毕业,英语异常流利、准确。博士不相信巫术能治病,他学识渊博、医术超群。

    克利夫兰总统乘“蓝宝石”号游艇来纽约会见

    布查得港,8月28日。从詹姆斯·斯第尔曼公司包租的“蓝宝石”号游艇昨天中午12时45分载着克利夫兰总统驶往纽约。他将在艇上为清国总督李鸿章举行招待会,陪伴总统的是**官哈蒙和总统私人秘书弗尔伯。

    总统一行在游艇上吃的午饭,他的整个旅程大约需要13小时。总统打算星期日返回格里加堡。

    美国总统将在惠特尼的寓所接见李总督

    坐落在第五大道五十七街一角的前国务卿威廉·C.惠特尼的漂亮住宅昨天准备就绪,美国总统克利夫兰将在这里为清国总督李鸿章举行一个盛大的午宴,惠特尼先生也因此将住宅借给政府使用。

    午宴会将在金碧辉煌的宴会厅举行。届时,总督与总统将并肩站在壁炉架旁。镀金的美国鹰饰国徽悬挂于壁炉之上,衬托着两面清国国旗。在此之上是星条旗。整个宴会厅周围和入口处都摆放了棕榈树盆栽。除此之外,没有别的装饰,因为这座房子内部本身的装饰已非常别致,任何临时多余的布置都将会破坏整个环境的和谐。

    装饰宴会厅的棕榈树非常漂亮,它们大多是从清国引进的。在厅外的月形阳台上,还有两棵精致的清国棕榈树标本,在它们两旁是据称有千年寿命的澳大利亚紫萁树。

    请柬是美国国务院专为接待国宾而特制的。午宴具有最正式的官方性质,而不能等同于普通的公务应酬。它与在华盛顿接待各国外交使节的规格完全一样。

    总督此行没带棺材

    当《纽约时报》记者昨晚针对李总督总带着棺材旅行的传闻发问时,李总督的发言人哈哈大笑。他说:“这是一个编造的故事。”其实总督根本没从清国带棺材来,他在俄国、德国和法国出访时也未带棺材。这位助手说:“你可否认有关棺材的整个故事,有关他所带行李的事倒可以说说。他带的行李不超过两打箱子。”

    “总督的身体怎样?”

    “很好,他已经74岁了,当然必须注意他在一个陌生国家的饮食。他的医生只允许他在一天之内吃一顿西餐。我们总是坚持让他吃清国饭,吃少量清式风味的饭。我们之所以这样做,只因他年事已高,必须格外小心才是。”

    当他被问及:“你称的适量饮食对一位清国的政治家意味着什么呢?”

    这位发言人说:“是指鱼翅、燕窝、烤鸡和米饭,这也是今晚总督所吃的。他每顿饭几乎都这么吃,他的生活极为简单。”

    “他喝什么呢?”

    “他只在饭后饮一点葡萄酒,是产于法国的红葡萄酒。”

    他的姓氏和官衔

    马克博士讲了一些有关李总督之称谓和官衔的有趣故事。他说,总督的真实姓名叫李鸿章,但因他的官衔而通常在报纸上被称为“李中堂”,意思是李总督(“中堂”意指宰相)。他补充说,清国人称他为“老先生”,意思是“尊敬的导师”之意。

    博士的英文名叫乔治·马克,他的中文姓名叫梅盛清(译音,Mai Shen Chin),“梅”用清国其他地方方言来读可能是“马或莫”。在一些场合,他宁愿被叫做乔治·马克。

    马克博士还谈到了在纽约的清国人。今天清国商人在迎候总督时,他告诉他们,如果需要的话,清国公使或领事会在礼仪方面给予他们指导或帮助。如果总督不与他们握手,这并不表明他无礼或故意轻视他们,这是因为清国官式礼仪不允许这样做。他们在总督面前下跪时,就很好地表达了他们的敬意。

    总督的日程安排

    马克博士还透露,李总督的日程已经敲定,从现在起到返回清国的安排都全部做好了。五天后他将赴华盛顿,中途在费城稍事停留。访问华盛顿后,他将去尼亚加拉大瀑布,然后访问加拿大的温哥华,再乘船赴日本的横滨。返回清国的官船将停泊在那里等他。他打算不迟于12月回到天津。

    负责华尔道夫饭店活动安排的米尔斯上尉昨晚说,李总督今天的娱乐活动要等到克利夫兰总统来后才能敲定。总统可能上午来纽约。

    在惠特尼寓所举行的午宴将于今天上午10点30分至12点钟举行。萨米勒上校将率领他的骑兵卫队于10点30分准时到达华尔道夫饭店迎候。他将负责护送总督的马车至惠特尼寓所,午宴结束后再返回饭店。

    今晚将在饭店由前驻清外交使节为总督举行晚宴。他们之中有前国务卿约翰·W.佛斯特、助理国务卿诺克赫尔、乔治·F.斯马德和约翰·R.扬。出席者还有卢杰将军、麦尔斯、海军司令马修、约瑟夫·B.安琪尔、伊思特斯公使和财政部长约翰·G.卡莱尔。

    昨晚从德尔蒙尼科处获悉,周二还将为欢迎总督举行晚宴。菜单正在准备,但将是正宗美式大餐,没有鱼翅和燕窝。

    纽约侨界准备招待他们尊贵的同胞

    那天穿着清式华丽长袍去美国航运公司码头迎接总督的纽约著名华商有李·B.诺克、李洲甫、罗烈丰、于仲金、冯洪和李柚(以上均为译音)。

    当李·B.诺克被问及总督与商人们聊了些什么时,他说,总督问美国人对他们好不好。他们回答,清国人在这里受到很好的待遇。事实上,再也没有比这更好的了,他们与美国公民享受同等的法律保护,他们没有任何抱怨。

    李·B.诺克和其他华商对美国政府给予祖国代表盛大、周到的接待表示出极大的喜悦,他们由衷地感谢政府给予清国人的荣誉、友好以及来自美国人民的欢迎。

    华商们将举行一个特别聚会。他们决定周二为总督接风洗尘。因为李总督将于那天下午3点钟访问唐人街,并走访社区。烟花、爆竹将在他途经的地方点放,欢迎的横幅和旗帜也将在各家各户的门窗前挥动。华侨们还将举行盛大的集会游行向他表示敬意。华商们将在“多米尼科”酒店为总督举行盛大的晚宴。准备的菜肴将是美国风味的,但如果他需要,也可请他的随身家厨来为他准备特殊饭菜。商人们说,如今李鸿章无疑已习惯了西式烹调,而且懂得怎样欣赏。李将由他的清国和英国医生一起陪同出席晚宴。

    李·B.诺克还邀约了李氏家族的成员今天上午到华尔道夫饭店去拜访他。大约有75个李氏家族结成宗亲,他们将于今天凌晨在唐人街集合,然后坐马车前往饭店与总督会上一两个小时。

    大清国驻纽约领事馆的一位秘书说,他对美国政府和人民给予李总督的热情接待感到非常高兴和深受鼓舞。总领事及其他馆员将陪同总督到下午6点钟左右,直到总督感到困乏和疲倦。

    公园管委会建议李总督植树纪念

    纽约公园管委会委员麦克米兰和爱勒昨天向市长提议,希望为李总督植树做出安排。

    植树仪式定于周日下午进行,选择何种树木由总督自定,植树地点有人提议选在滨河公园的格兰特陵旁。这使人想起1860年威尔斯王子对美国的访问,他在中央公园种植了一棵纪念树。

    史特朗市长昨天还发布公告,允许纽约的公共建筑悬挂大清国国旗。公告一发布,市政厅的门警马丁·尼斯就赶紧跑到市政厅的圆屋顶上。令他失望的是,市政厅找不到大清国国旗。于是,市长派人四处寻找,终于在唐人街找到一面。等拿旗的人一回到市政厅,市长就命令将旗悬挂在屋顶,与美国国旗一起飘扬。

    预备在格兰特上校家做客,祭访格兰特将军陵

    格兰特上校和霍雷斯将军将于下午3点半驱车赴华尔道夫饭店,并将总督和大清国驻美公使带到位于哈德逊河旁的格兰特将军陵。

    他们将沿滨河路直驶墓地,在对陵墓进行祭扫之后,经河滨公园和中央公园到格兰特上校的寓所,东62街25号,在那里与格兰特将军的遗孀见面。格兰特将军1879年环游世界时,曾与李总督晤面。

    鲍威尔·克莱顿将军、俄亥俄州克利夫兰的西尔威斯特·艾尔特、U.S.格兰特将军夫人、F.D.格兰特上校夫人以及格兰特将军的孙子们都将见到李总督,并茶叙小坐。随后,格兰特上校和波特将军将把总督送回饭店。

    史无前例的礼遇

    一位《纽约时报》记者昨晚访问了“纽约”号旗舰,并询问为什么李鸿章乘坐的“圣路易斯”号驶进纽约港时原计划有记者受阅并致礼的机会,但事实上却取消了?一位官员答复说:“计划并未改变,只是并无你说的这项安排。”他说:“美国海军旗舰已鸣炮致敬,给予了李总督应有的礼遇,而清方也从未谈及你所说的这种仪式。港内所有船舰鸣炮致敬,这一事实本身已是史无前例的欢迎规格了。”

    布鲁克林大桥上的观礼人

    昨天有几百人聚集在纽约布鲁克林大桥上目睹美**舰向清国总督李鸿章鸣炮致敬的场面。当时,天空晴朗,停泊在海湾内的众多军舰在桥上一览无余。有戴着墨镜的警察从人群中走过,注意维持桥上的秩序。

    来自蒙特利尔的邀请

    蒙特利尔,8月28日讯:

    蒙特利尔的华侨社团决定邀请李鸿章访问加拿大,并派首先提出这项倡议的乔治·福斯特先生赶赴纽约,向李当面转达他们的邀请。

    李总督海上旅行趣闻

    每天厨师为他准备几顿饭。惟一使他感到乐趣的是向旅客发问。他吸烟,甚至在女士船舱内也吸。

    载着李鸿章的“圣路易斯”号客轮在海上航行,这是令所有同船旅行的乘客们永远难忘且愉快的一次旅行。船上的乘客很多。这天,天气晴好,航行速度快捷但并未超速,所有的一切都显得惬意、宜人。回家的美国旅客也因与外国政要同行而高兴,总督的随员们兴高采烈地享受着旅行的快乐,同时极力想使自己在乘客面前显得和蔼可亲,看来他们的表现还不错。

    李鸿章在轮船二层有一个四间房的豪华客舱,两间舱房面向前方,另两间朝后。他的一些随从住在下层。他在自己的舱房内吃饭,由他带的厨师准备饭菜。这些厨子们在轮船的厨房大舱内自由进出。鱼翅、燕窝是美味佳肴,他从清国带了许多。他的一个儿子与他共同进餐,而其他随从则在轮船的餐厅内分桌用餐。总督到甲板上来得不多,仅有一天晚上出现在餐厅里,那是观看星期三小周末进行的娱乐表演。

    当他出现在人们面前时,立即引起注意,许多人围了过来。他很自然地应酬着。但是,据说有一个高大的西方人非要拍他的背,并叫他“老头子”时,他显出了不满的神情。他倒也没有对这种亲密表示愤恨。他对妇女尤其友善,也很喜爱儿童。

    乘客们对李总督有许多要说的。他们叙述说,有一位来自弗吉尼亚的参议员丹尼尔询问总督为什么倡导银两自由兑换?李回答说,这是在英国犯的一个错误。丹尼尔通过译员尽力阐明他的立场。

    李还对曾访问过清国、并刚进行了环大陆自行车游的西门博士谈到了清国的状况。李注视着前方的洋面,他说,在今天这个时代,大学制度、铁路和电报将越来越普及。

    西门博士对李在英国的经历很感兴趣。博士说:“当李去参观阿姆斯特朗军舰厂(位于加拿大)时,英国人对他非常失望。因为他没给他们什么生意。李问军舰厂老板他从哪里可以搞到军舰专用的装甲钢板,总督被告知要到谢菲尔德(Sheffield,英格兰北部工业城市)去购买。”

    李又问:“那是一种什么样的钢板呢?”

    回答道:“是哈维热德(Harveylzed)钢。”

    李反复念道:“哈维?哈维?那是在美国吧?”

    西门博士说:“阿姆斯特朗军舰厂的老板看上去像被击败了似的。我猜李对美国有更强的认同感,尽管他很有礼貌不去作对比。李和他的儿子非常有趣,但李发问时的用语有时甚至有些鲁莽。”餐厅里另一位乘客桑德斯说,李对每个人都问这样三个问题,即:“你是做什么的?你能挣多少钱?你住的地方离纽约有多远?”

    当其他乘客吃饭时他四处溜达,他一天要吃好几顿,有四个厨师为他准备饭食。厨师们凌晨2点就得起床,要使他们的主人早晨8点能吃上早饭,他们不到晚上9点或9点半不能歇息,因为总督总是会要一些“热菜热饭”什么的。他手里总是拿着一只小银杯,因为他不时要咳痰。他总是不断地吸烟,而且不分场合,甚至在女士船舱也吸,这是被法律禁止的,但对李似乎例外。国际航海公司的副董事长怀特先生正好也在船上,他发现李对什么事情都感兴趣。怀特说,李对“圣路易斯”号离开南开普顿时“明尼阿波利斯”号巡洋舰向他鸣炮致敬尤为欣慰。

    史迪威·G.贝尔在航行中曾与总督交谈。当问及为什么随从为他提供在自己舱房内进餐的服务时,总督答道:“我高兴在哪里吃就在哪里吃。”

    平时总有两名随从在左右搀护着他,否则他几乎不能行走。尽管据说李并没有晕船,但一位名叫威尔斯的乘客说,他并不认为李是个好水手,因为他大多数时间都待在船舱里。他的一个最主要的特点是喜欢小孩。

    李总督的一些随侍人员星期三晚上也参加了联欢,总督的嗣子李经方用沙哑的声音唱了一首罗丰禄以英文写的歌,歌名是《一个热恋着妻子的男人》,没料到却获得一阵掌声。博平(译音,Po Ping)唱的清国情歌很有趣味,他被喻为天才,他曾在年轻女士的相册里写过英文诗。罗丰禄的英语讲得呱呱叫。他曾在英国剑桥大学肯斯学院留学,据说在清国是很有前途的一个年轻人。书记官黄晨与博平合唱了一首歌。而马克博士则在哈威尔的协助下表演了一个魔术,丹尼尔参议员对马克的聪明才智大加称赞。

    李总督在酒吧沙龙呆得不长,在他面前表演喜剧好像有不尊之感。但他表示愿听《双胞姊妹阿波特之歌》,事实证明这首歌的确令总督开心,以至于他要求歌手隔日再唱一次。歌手第二天到他的舱房内为他再唱了一次。他在歌手的相册里用中文写上“为美国著名的年轻歌手签名留念,李鸿章”,以作回报。另一位成为总督好奇对象的名叫特斯蒂。他说:“我先向总督表示敬意,然后他问我的第一个问题是我现在挣多少,原先挣多少。波士顿的科·阿尔伯特与我在一起,他问他一年能造多少辆自行车,能卖掉多少,有多少利润可赚。”

    尽管李对交谈者的年龄表现出了很大的好奇心,但没有记录显示他曾向女士们问过这些问题。他被公认是一位和蔼可亲并受人欢迎的人物。

    唐人街张灯结彩欢迎李总督

    唐人街就像清国人过年一样热闹,而这次的盛况超过了以往所有的节日。连城里的白人们都蜂拥而至,跑来观看清国人怎样欢庆节日。清、美两国国旗交相辉映,庙宇也点缀得分外迷人。

    昨晚的唐人街灯火通明,整个街区都向当地白人展示清国人怎样在特殊节日里装扮寓所来迎接贵客。勿街、包厘街和道也街并不是在每个华人新年和其他清国节日都像今天这样张灯结彩。往日这里晦暗、僻静,很少有人闲情逸致地在这里溜达。而昨晚经过此地的过路人很难相信自己的眼睛,他们几乎认不出这充满生机、充满光明和装饰一新的街道就是昔日的唐人街。

    沿街窗户和过街横幅上飘动着清、美两国国旗,街上挤满了白人,一个紧挨一个,大家的兴致都很高。在勿街也发生了一起打架事件,开始是两帮小痞子在边道上互相推搡,随后在马路上大打出手。他们周围立即围成了一个圈,有人猜测这可能是一帮小偷在滋事,他们好趁人们围观时偷摸钱包。

    挂出来的灯笼有些非常漂亮,特别是挂在勿街“鸿运兴(译音,Quong yuenshing)公司”店铺门口的两个灯笼格外引人注目,它们的直径有一英尺,顶端开口,中间大,底部小,在细龙骨外绷了一层精美的白丝绸,绸缎上还绘有鲜花、清国图案和汉字,美妙绝伦。

    有一串古钟造型的清式宫灯横跨街头,据说也是用丝织品制成,它透射出一种说不出的柔和之光。在勿街街尾还悬挂出了一条用彩色纱线纺织成的大船,从船身的龙骨垂坠着许多流苏。这艘大船也跨过了街道,在另两条街上也有同样的两艘大船。一些华人说,这些大船没有什么实际的含义,但另一些人则说,悬挂吉祥船是为了祝福李总督平安横渡大洋。最为独特的是在一家商店内,美国国旗和清国的绿龙黄底旗交相辉映,变幻出各种美丽的线条。

    华人商会会馆也悬挂出了清、美两国国旗,在它三楼正面用汉字写着“中华公所”,表明中华民族的代表驻在此地。而庙宇和寺院的前面也灯火通明,彩旗飞舞。有两个僧侣想出了卖寺院平安符(josssticks)的主意,摆了几大袋并高声叫卖:“这是欢迎李鸿章的寺院平安符,赶快来买,再不买就没有了!”他们向好些过路的白人兜售了不少这一类的平安符。

    当地华人也表现出他们对侨居国的极大热爱,展现了浓厚的美国色彩。只要有清国国旗的地方,不管他们是三角形的,还是四边形的,还是细长形的,都会同时有美国国旗。在勿街的一座高楼,据说被一位华人包租了,他在每一扇窗户都挂出了星条旗,而且每间屋子都亮着灯。这里悬挂的美国国旗比清国国旗多三倍。

    有很多住在纽约其他城区的华人洗衣工昨晚也来到唐人街,他们好像想给美国人一个展示清国人怎样布置和装饰街景的机会,想让这些白人欣赏他们的杰作。街上所有的华人商店当晚都开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