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7、末世之劫(1/2)

    7、末世之劫——必然毁于一旦,奈何扶苏抑或胡亥

    秦二世胡亥使秦始皇“皇位传万世”的好梦彻底破灭。太子扶苏继承了秦始皇的帝王气质,然而因为多了一点仁义天下的美德,终究与秦帝国的风格不符,而被历史所排挤。纨绔胡亥虽然丝毫不具备大写人物的任何迹象,却因为传承了秦始皇肃杀残暴的基因而登上了历史的席位。

    在帝国轰然倒塌的历史一瞬,围绕着权位的竞争,竟发生了一连串血腥的PK活动:胡亥PK扶苏;赵高PK李斯;赵高PK胡亥。这些PK活动,既搅乱了秦帝国龙气的纯洁,也耗尽了王朝最后一点底气。

    扶苏,秦始皇长子,因其母郑妃喜欢吟唱当地流行的情歌《山有扶苏》,秦始皇便为其取名为“扶苏”。“扶苏”是古人用来形容树木枝叶茂盛的词语。秦始皇以此命名,显然是对第一个儿子寄托无限的期望。

    年少时的扶苏机智聪颖,深得始皇喜爱,但他却有一副悲天悯人的慈悲心肠,让嗜暴的始皇有所顾虑。这扶苏长大后,常常在政见上也与始皇背道而驰。最为激烈的一次冲突就是扶苏反对始皇焚书坑儒。嬴政大怒,认为其性格软弱,不加以锻炼无法成才,于是下旨让扶苏协助大将军蒙恬修筑万里长城,抵御北方的匈奴,希望借此培养出一个刚毅果敢的扶苏。

    几年的塞外征战果然使扶苏成熟了许多,他身先士卒、骁勇善战,立下了不少功劳;敏锐的洞察力与出色的指挥才能让众多的边防将领自叹不如;爱民如子、谦逊待人更深得广大百姓的爱戴与推崇,大将军蒙恬也因此与他结下了深厚的情义。

    历史似乎注定与秦始皇过不去,这一次有意识的接班人培训,却事与愿违地毁掉了扶苏。天妒英才,能人与能人的结合总是会无意间触犯小人们的利益。大将军蒙恬一心扶植扶苏,他们的这种纯洁关系早已被人由惧生恨。这似乎也是一条历史规律:皇帝驾崩,不在身边的太子常常是很倒霉的。

    可怜始皇病危,思子心切,曾写过一封盖上御印的信给公子扶苏:“回咸阳来参加丧事。”信已封好,却一直被赵高扣留下来,没有交给使者。始皇终究未能见到扶苏,直到在沙丘平台逝世。丞相李斯认为皇帝在外地逝世,恐怕皇子们和各地重臣乘机制造变故,就对此事严守秘密,不发布丧事消息。棺材放置在既密闭又能通风的凉车中,让过去受始皇宠幸的宦官做陪衬,每走到适当的地方,就献上饭食,百官像平常一样向皇上奏事。宦官就在凉车中降诏批签。只有胡亥、赵高和五六个曾受宠幸的宦官知道皇上死了。正赶上是暑天,皇上的尸体在凉车中发出了臭味,李斯就下令随从官员往车里装一石有腥臭气的腌鱼,让人们分不清尸臭和鱼臭。

    赵高本是宫中的一个太监,但他也有一些才干,如精通刑法,不但身高力气大,字也写得很好,所以深得秦始皇的宠信,提拔为车马仪仗队长。赵高经常教胡亥书法和如何断案,加上一张三寸不烂之舌,胡亥很快被他牢牢地控制住。赵高清楚李斯的影响力,就对他说了自己的打算:矫诏立胡亥为太子,赐命公子扶苏、蒙恬自杀。李斯一口回绝。

    于是,赵高就劝他说:“李丞相,您最好好好考虑一下:在朝中,您的功劳、您的威望、您的计谋能和蒙恬相比吗?况且,扶苏对您的信任也没有对蒙恬的深,假如扶苏继位,那丞相的职位肯定就是蒙恬的了,哪还会有您的地方?丢掉丞相倒是小事,身首异处也不是没有可能。”

    李斯权衡再三,决定与赵高合作。只是李斯未来得及去想:一旦胡亥继位,自己跟胡亥的关系,能比得过赵高么?这一疏忽,让李斯背负上死亡的阴影。

    扶苏接到假诏,号啕大哭后,旋即执行自杀令。大将蒙恬起疑心,力劝其不要轻生,“请复请,复请而后死,未暮也”。但扶苏为人宽厚仁义,不愿怀疑父亲,就一头撞死在石崖上,而得到消息的胡亥便忙不迭地登基称帝了。

    据说,扶苏撞了那块石崖后,迸出一股泉水来,人们为它起了个悲伤的名字,叫“呜咽泉”,同时把此地叫作“杀子谷”。唐代诗人胡曾在其《咏史诗》有证:

    举国贤良尽泪垂,扶苏屈死戍边时。至今谷口泉呜咽,犹似当年恨李斯。

    赵高借李斯之手除掉扶苏后,就着手借胡亥之手除掉了这个盟友。赵高设计使胡亥对李斯不满,然后又找机会向胡亥诬陷李斯总抱怨不受重用,似乎有异心,想和胡亥分土做王。

    胡亥听信了赵高的话,就派人监视李斯。李斯听到消息,马上反攻,上书揭发赵高的劣迹。胡亥不肯相信,反而将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