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鱼菜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文化之源 > 太湖地区的文明纽带——崧泽文化遗址

太湖地区的文明纽带——崧泽文化遗址(1/2)

    遗址名称:崧泽文化遗址

    发掘地点:上海市青浦城区东4公里处

    发现及发掘时间:1957年发现,并陆续进行了小规模发掘。第一次大规模发掘是在1961年,此后崧泽文化遗址的发掘一直有序进行。

    距今历史:4900-5800年

    考古地位:是太湖地区具有一定典型性代表的文化,为联接马家浜文化与良渚文化的重要环节。

    文化类型及承继关系:太湖地区的新石器文化类型,它前承嘉兴马家浜文化,后接余杭良渚文化,是太湖地区文化发展进程中的重要环节。

    崧泽古文化遗址位于青浦城区东约四公里处,地势低平,海拔仅3.03米。村北首有一土墩,高4米,长阔各90米,俗称假山墩,相传这里为古代葬地。清光绪《青浦县志》有“晋左将军袁山崧墓在崧泽镇后”的记载,正是这句记载,引领着上海的考古工作者拉开了崧泽考古的序幕。

    考古发现过程

    中国的考古工作者历来就有捧着史卷找遗址的作风,当年殷墟遗址就是这样被发现的。上海的考古工作者也承袭了这一作风,当他们在《青浦县志》上发现“晋左将军袁山崧墓在崧泽镇后”的记载后,凭着对古遗迹的敏感,开始把目光投向了崧泽这片神奇的土地。

    1957年,上海市考古工作者在青浦县进行考古调查,在假山墩采集到数片新石器时代夹砂红陶和泥质灰陶片,这一发现引起了考古学家的注意。

    次年,上海市出版局饲养场的同志在村北农田发现了一些鹿角、陶片及石器,经上海文管会鉴定,为一处古文化遗址。1960年冬对假山墩遗址进行试掘,面积44平方米。在发掘的探方中,考古队员发现了丰富的新石器时代遗存,包括一个灰坑和一座墓葬,以及大量夹砂红陶、泥质红陶和灰黑陶片。

    对假山墩遗址第一次有计划的发掘是在1961年5月21日进行的。这次发掘揭露面积457平方米,清理墓葬50座。1974至1976年又进行了一次发掘,揭露面积202平方米,清理了新石器时代墓葬46座。

    通过几次发掘,考古学家对崧泽文化有了较深入的了解。崧泽文化的堆积层主要分上下两层。上层为居住堆积层,出土的典型器物为石器、陶器、骨器、玉器和动物骨骼、植物种子等,为马家浜文化晚期类型,距今约6000年。下层是一处墓地,随葬器物少,一般只有1至3件。有的墓葬甚至没有随葬品。

    1982年,全国考古学家在杭州举行中国考古学会年会,崧泽文化被认为是上海地区6000年前马家浜文化的延伸,并下启距今4000多年前良渚文化。同时,崧泽文化还接受了外地文化的影响,与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也有一定联系,因此考古界确定崧泽文化为太湖地区新石器时代具有一定典型性代表的文化。

    最能让崧泽考古引起世人瞩目的就是2004年“上海第一人”的出土。

    2004年2月到4月,上海博物馆考古研究部在对崧泽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时,首次发现了6000多年以前的建筑遗迹,清理出7座墓葬,填补了上海地区这一时期墓葬出土的空白。就是在这些整理出来的墓葬中,“上海第一人”面世了。

    那是在3月31日的下午,考古队队员陈杰在清理探方,突然在土中显露出人头骨的一小部分,他立刻惊喜地把这个消息告诉了考古队负责人,当时就有人猜测这是上海最老的老祖宗,全场都跟着沸腾起来了。

    有了这个重大发现,考古清理的过程就停了下来,发现头骨的地方被遮盖保护起来。经过周密的安排,4月8日终于将头骨全部清理了出来。出土时,头骨的的上下颌牙齿看上去都是完好的,但由于历史太久,上颌齿已经全部风化,出土后的头骨已经没有了上颌齿。

    在这次发掘中,还发现了比良渚文化早1000多年的祭坛,也是太湖地区最早的人工堆筑祭坛。在祭坛北部分布着同时期的建筑遗址,形制较完整的有1座,房址平面呈圆形,外圈柱洞15个。房内地面硬实,面积约5.5平方米,据专家分析,这些房子不是居住用房,而是和祭坛密切相关的。

    同时出土的还有一批石器、骨器等。其中石斧双面管钻穿孔。过去一直认为管钻穿孔技术出现在崧泽文化晚期,此斧的发现,将这一技术提前了1000多年。

    崧泽文化遗址出土文物

    继浙江河姆渡和江苏马家浜之后,崧泽文化在很多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尤其在玉器方面,显示了长江下游地区玉文化发展的强劲势头。

    崧泽文化早期出土的玉器并不多,品种上多玦少璜。到了中期,璜、环、珠、坠等器形出现,器物也更加精致。崧泽晚期出土了较大型的玉镯、玉璧和超大型的玉斧。这些玉器器形规整,器表光洁,打磨精致,钻孔熟练。在崧泽文化时期,女性佩带这种玉璜和玉镯成为一种风气。

    崧泽玉器在产品造型上富于变化,如同一处出土的三件玉琀,样式各不相同,一件是淡绿色,圆饼形,一侧穿一个小孔;另一件同是淡绿色,却做成了璧形;还有一件是墨绿色,鸡心形,中间穿一个孔长达4.2厘米。崧泽遗址出土的玉璜数量较多,这些单璜被当作项饰,制作精细的玉璜受到社会重视并开始具有一定的礼仪性质。玉璜的使用者多为身份较高的权贵阶层,为后世中国玉文化、“德佩”等观念和习俗奠定了基础。

    出土的陶器以灰黑色为主,基本上用泥条盘叠加轮修的方法制成。崧泽的陶鼎较具特色,器型以深腹釜形为主,也有少量罐形